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福建频道首页>文化> 正文
分享到:

漳州天一信局:见证百年华侨奋斗史

2014-05-15 15:35 来源: 新华网福建频道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5月13日,在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水村,“天一信局”创办人郭有品的后人推车走进“天一信局”总部大楼。目前这栋大楼里还住着4户务农的郭氏后裔。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

新华网福州5月14日电(记者曹佩弦 孟昭丽 刘姝君)在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一条不起眼的曲折小路的尽头:一座有些破败的建筑外看为欧式二层小楼,迈进门却是闽南传统住宅构造。这里,是曾称霸民间侨批业半世纪的“天一信局”总局旧址。

“批”,是福建闽南地区对家书乃至一般信件的通称,而“侨批”产生于近代东南亚华侨社会。

“明清时期,漳州月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许多闽南人通过海外贸易移居东南亚各国奋斗、打拼。”漳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张长水说,他们不时托人向家乡捎些信件和银票,由此促使了“银信合封”的侨批和后期经营这种民间金融邮政形式的侨批业的形成。

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

通过郭有品和长子郭用中的拼搏和经营,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同年,这栋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建筑风格融贯中西的天一总局大楼也在耗时十年之后终于建成。

“天一信局见证了中国对外贸易之路的扩张,见证了华侨尤其是闽南华侨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史。”郭有品的第五代嫡孙郭伯龄这样总结祖先创业的意义。

1998年,郭伯龄受邀参与编撰《漳州志》,借此机会,郭伯龄开始十六年“磨一剑”,潜心研究流传天一总局和天一信局被遗忘的历史。

“从1880年创立之初到1928年因各种原因被迫停业,天一信局在半个世纪内垄断了当时近三分之二的闽商资金。有闽商的地方就有天一信局。”郭伯龄说。

为了尽可能还原当时天一总局建筑群情况,郭伯龄多次来观察留存建筑物,还挨家挨户走访村里各个郭氏家族老人,希望从他们口中了解一些家族记忆。另外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搜集、研究当时侨批原件和家族流传下来的珍贵照片资料。

据介绍,天一总局鼎盛时期占地约30亩,除了后期建成的总局大楼,还包括住宅区“宛南楼”和花园“陶园”。

“每当天一总局楼上升起那面绣有我们信局邮戳样式图案的旗子,就说明有新一批侨批送到。大家远远看到就会来到信局,问问有没有自己的信。”郭伯龄描述当时的场景,“当时,很多人在取信处一拿到信就会来到陶园里的八角亭,拆开来读。如果信里提到寄钱,就直接从陶园去兑钱的窗口取钱,院子设计得十分方便。”

如今,八角亭已经残败不堪,再也看不出老照片中当年的倩影。天一总局大楼里还住着四户务农的郭家后裔,院子里养着狗、晒着衣,还传出阵阵芗剧小曲儿,很难想象出当年伙计、侨眷进进出出的繁荣盛景。

2006年,天一总局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被中国国家邮政博物馆认定为“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民间国际邮政”,成为研究华侨史、侨乡社会史乃至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的珍贵资料。

“我希望有人进一步研究天一信局的历史,让更多人了解闽南华侨的奋斗史。”郭伯龄说。(完)

更多>>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