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23县的小康愿景 省政协委员积极献计出力
2014-01-17 08: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
分享到:
|
为了23县的小康愿景…… 东南网1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潘园园) 没有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如何加快这23个县整体发展,为这23个县的群众带来更好生活,提高全省人民的幸福平均指数? 过去的一年,不少省政协委员深入这23个县,为当地送医送教送文化,更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积极献计出力。委员们清楚地认识到,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是找到解决发展短板的制胜之招。 这23个县,绝大部分是山区县,长期以来在生态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上做出重大贡献。省政协委员、松溪县委农办主任高静,省政协委员、罗源县霍口畲族乡乡长钟立强等呼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引进和留住人才…… “如果扶贫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就得不偿失了。”省政协委员、龙岩市文联主席王永昌认为,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一定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多数扶贫开发重点县在山区,森林覆盖率高,山清水秀,生态良好,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作为首选,“既吃祖宗饭又不断子孙碗,让生态资源成为脱贫致富的不竭财富”。 省政协委员、龙岩市工商联主席郑玉琳提出,随着我省大交通体系的逐步形成,九个设区市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产业链接、集聚更趋可能,而一些扶贫开发重点县资源禀赋、人才条件和面临的发展任务基本相同,可将这23个县分片帮扶,从技术设施建设、产业开发、金融服务、人才培训、项目开发、土地使用等方面统筹安排,连片推进,提高开发实效。 随着大批青壮年外出工作,很多贫困县人才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 省政协委员、省卫生和计生委副主任方群回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农校办得红红火火,为基层输送了大量农业人才。近20年来,农校不断弱化,农村农业基础型人才也日益短缺。他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化农民,使其成为带领农村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省政协委员、省疾控中心自然疫源科副科长潘亮认为,应加强扶贫开发重点县人才建设,制定科学有序、具可操作性的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建议参照公务员招考中预留部分名额给“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和“大学生村官”的做法,从机制上鼓励和保证人才愿意到扶贫开发重点县工作。对短缺、急需和高端人才,更可开辟招考与引进的“绿色通道”。 “除了大学生,城里的退休人员也是人才富矿,如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农村发挥余热的同时,实现老有所乐,绝对是一条双赢之路。”潘亮说,很多退休人员很向往农村的山清水秀,很愿意到农村种菜养鸡,享受田园生活,建议政府在农村为这些人修建专门的公寓,收取少量租金,吸引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支援农村建设,通过这种“休闲式扶贫”,实现人才互惠性良性流动。 |
相关阅读:
- [ 01-16]新气象 新期待——写在省政协委员走出福建会堂之际
- [ 01-15]尽快规范废品回收市场——访福建省政协委员杨锦炎
- [ 01-15]用移动互联网开展职业培训——访福建省政协委员刘路远
- [ 01-15]避免自主招生沦为潜规则新平台 委员建议在考试方法上进行变革
- [ 01-15]政协委员呼吁室内公共场所应全面禁烟 别再让禁烟开不了罚单
- [ 01-15]委员热议“养老”话题 提升养老服务应注重临终关怀
- [ 01-15]尤权:多为福建发展添砖加瓦
- [ 01-15]省政协委员呼吁解决福州火车站出站扶梯停摆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