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福建:造福工程 让农民居好屋

www.hyyz888.com 2012-10-26 09:06  卞军凯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走基层 看民生

承诺·践行(6)

城厢区常太镇利车村残疾人林钟霖从“残疾人安居工程”中获得实惠,建起新砖房。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26日报道(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易振环 肖建耀 文/图)

从1994年开始,作为消除贫困、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我省组织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移民搬迁计划——造福工程。造福工程自实施以来,每年都被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有5300多个自然村、近70万人整体搬迁至集镇、中心村等聚集地。

搬迁的农民住得好不好,生产生活是否方便?还没搬迁的农民,想住什么样的房子?近日,福建日报记者走进莆田市城厢区山区、沿海乡镇,近距离感受搬迁农民的生活变化,倾听他们心底的呼声。

下山农民:买一包盐的距离,从5公里到50米

五云五云,步步见云。说的是华亭镇五云村几个散落在山上的自然村。其中,位置最高的落岭自然村,几乎快到山顶,只有10户人家。

“买一包盐,都要走5公里下山,才能到大村食杂店。”44岁的林春玉以前就住在落岭。她对记者说,上山走的是石板路,村里人经常走也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家,“你虽然是男的,但没走过,起码得两个小时才能上山。”

这么远的路,苦了上学的孩子。父母早晨5点起来做早饭,孩子们6点出发,带着米和腌菜,赶到山下的五云村小学,中午由老师把饭做熟,在教室里吃。“就怕下雨天,孩子放学回家太危险。我们都得下山去接,或者让孩子借住在山下亲戚家里。”

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林春玉回忆说,山上的10户人家,与外界交流少,只知道种果树,农闲时节也没有老乡、邻居带着出去打工、做生意。到落岭走亲戚的人,一般都会带些肉、鱼、蔬菜,这是给出门难的山里人家最好的礼物。没有年轻姑娘愿意嫁到落岭,男青年大多到山下做上门女婿,家里留一个女儿,再从更偏僻的山里招来女婿入赘。

这样的生活,在四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云村党支部书记林玉满介绍说,2008年,镇里、村里给落岭10户人家规划了宅基地,向上级争取了每人2500元的补助,鼓励他们下山建房居住。目前,10户人家已经全部搬迁到村里的中心位置。

林春玉家是第一批下山的。“借钱也要下山建房!”林春玉家建房总共花了13万元,获得补助1.25万元,又向亲戚们借了几万元,终于在2009年下山搬进了新房。新房是一栋建在五云村中心位置的临街四层楼,由林春玉和弟弟、堂哥三家集资建设,林春玉家在一层有一个客厅、一个房间、一个厨房,在三层有一个套房:四室一厅一卫一阳台。“比原来山上的泥巴房屋好太多了,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

刚刚搬迁下山,就喜事临门。第二年,女儿考上了莆田学院,这是落岭自然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女儿读大学,丈夫和儿子外出打工,自己在家照顾年迈的母亲,林春玉对生活十分满意。

最让林春玉感慨的是,当初要走5公里去买包盐的食杂店,就在自己新家的斜对面,距离只有50米。店里还卖新鲜蔬菜。常年吃腌菜的日子,永远成为过去。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