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村的田里长满了大石头
落地都是石头
曾是建宁第一贫困村
25日,记者来到了距建宁县城只有8公里的高峰村。沿着盘旋的水泥路驱车前行,一路上人烟稀少,四面环山。大概过了20分钟,车就到了高峰村,只见各种形态的石头躺在田间地头。
“这条路是后来修的,以前进村很麻烦。”高峰村村主任聂小周介绍说,高峰村原有7个自然村散居在金饶山海拔800米—1000米的山腰上,由于没有公路,交通不方便,生活条件极其艰难,村民几乎过着原始山寨的生活。
“由于生活所迫,80年代村民陆续下迁,特别是在闽江源列入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所有村民全部下迁到水垅,就是现在高峰村的所在地。”高峰村第一书记黄林春指着高峰村原自然村分布图说。
村民下迁后,交通得到了改善,但是人均耕地减少到不足0.6亩。山地面积也由原来的2.155万亩减少到0.3万亩,高峰仍然是建宁的第一贫困村。由于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和山地减少了,加上现有的耕地地力条件差,高峰人只能靠一点微薄的农业收入和外出打零工维持生计。
现在的高峰村一共有173户700多人。村民林贵龙1983年从金饶山上搬到了水垅,盖起了土木房子。“村里土地贫瘠,石头又多,只能种一般的稻子,不能机械化操作,只能用耙子来挖,用牛来耕。”村民林贵龙说,过去村民都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而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去石狮、晋江一带打工。
黄林春还给记者念起了一条当地流传的顺口溜,描绘了高峰村当时的现状:“高峰是好是好,四季缺粮草,耕地少又小,光长石宝宝,鸡鸭牛狗猪,没事到处溜,房子破又黑,垃圾随处堆,夏天污水流,冬天冰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