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福建交警 > 八闽风采 > 正文
分享到微信
南平:道路隐患“微治理” 交通安全“大提升”
2024-05-09 来源:南平交警 责任编辑:黄智超

南平地处闽北山区,道路里程长、基础设施薄弱,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多。为进一步治理道路隐患,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南平市立足实际,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实用”工作思路,精心研定16项措施,部署开展全市道路隐患“微治理”三年行动,以“广覆盖、小投入”保障“大安全”,努力探寻“花小钱办实事”的山区公路安全隐患整治新路径。

实行分隔交通 防范穿行风险

image.png

一是增设中央隔离栏。大力推进国省道“穿村过镇”路段农村道路城市化管理,推动在镇、村路段设置中央隔离护栏,消除车辆随意掉头、压线超车以及行人随意横穿安全风险,明确要求十县(市、区)年内至少完成一处“穿村过镇”道路隐患综合治理。

image.png

二是增设机非隔离栏。推动在交通流量大、具备条件的道路设置机非隔离栏,保护非机动车通行安全;对道路空间不足的,使用隔离柱、机非缓冲区或交通标线,保障安全骑行空间。

image.png

三是增设行人隔离栏。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人行道边及其它需要防止行人进入车行道的路段,在人行道两侧沿路缘石设置行人隔离栏,防止行人随意穿行。

规范开口设置 优化交通组织

image.png

一是减少交叉路口。按照“宜封则封,宜并则并”的原则,结合辖区实际,推动属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归并现有平面交叉口,减少平面交叉口数量间距,减少交通冲突点,确保通行安全顺畅。

image.png

二是规范中间隔离开口。在保障路侧居民有序安全穿越公路的前提下,聚焦穿城过镇隐患路段,调整和归并中央分隔带开口及路侧出入口设置,优化标志、标线及渠化设施,规范车辆行驶轨迹,缩小冲突区域。

image.png

三是封在建道路。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路段和未交付通车路段的安全管理,采取严格的封路措施,按要求实行专人值守,严防社会车辆驶入。

开展亮灯工程 保障夜间通行

image.png

一是亮路段。对夜间事故多发和企业、单位通行需求量大的路段,提请地方政府安装路灯等照明设施;照度不足的,提升亮度,有条件的地方推广使用面板显示主动发光交通标志。

image.png

二是亮路口。在较小平面交叉路口的两侧设置警示桩(道口标柱),或在现有警示桩(道口标柱)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粘贴反光标,在国省干道村庄出入口单设照度高的照明灯,用于提醒干线公路车辆提高警觉,严防支线公路车辆和人员突然出现引发事故。

image.png

三是亮路侧。对交通流量较大、车辆行驶速度较快的平面交叉路口,在干线公路两侧或中央隔离带设置诱导标志、反光道钉、团雾爆闪灯,保障安全视距。

完善安全设施 压降事故风险

image.png

一是安全设施“应上必上”。实施路侧险要路段“三必上”(警告标志、减速带、路侧护栏)、平交路口“五必上”(警告标志、道路标线、减速带、警示桩、交通信号灯)改造提升,在支线公路,补充完善“停车让行、减速让行”等交通安全禁令标志。

image.png

二是支路哨兵“可设多设”。紧盯农村地区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隐患程度高的非灯控交通路口,推动布设支路哨兵系统,主动探测、提前预警,实现即时交通安全预警提示。

image.png

三是右转防护“需增尽增”。在货车通行集中、人流车流交织和货车右转事故多发的路口,设立中、重型货车停车让行标志、标线,明确提示货车路口“右转必停”,辅助完善电子警察、凸面镜等设施。

image.png

四是路面改造“应改俱改”。对事故多发的急弯路段,通过对水泥路面机械抛丸和刻纹处理,提升路面抗滑能力。对与国省干线相交的支线道路路基高度差过大的,通过采取工程降坡措施,解决支路车辆“冲坡”问题。

推进亮视清障 减少行车盲区

image.png

一是绿植剪切。对平面交叉口通视三角区的障碍物进行全面清理;对遮挡安全视线的树枝、杂草、堆放物等,予以清理、修剪,确保路口视线的通透。推动城市道路中央隔离绿化带路口不少于15米内,三角岛乔木、灌木改草坪,降低高度,改善视距。

image.png

二是急弯诱导。对急弯道、临河路段,在视距受限的平曲线急弯弧度处,科学评估道路线型、转弯半径、曲线长度等现实条件,视情增设太阳能单元诱导标识,在地面施划黄色虚实线。在临河波形护栏上增设轮廓标,警示过往车辆注意道路宽度。

image.png

三是镜面扩距。在视距不良的平面交叉路口、急弯暗弯路段,设置凸面镜,改善视距,确保达到明显的预防防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