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残联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中心创新探索残疾人康复奖励机制——让残障人士“动起来” 生活“美起来”

2024-08-07 10:26:56 作者: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原芷晴

f091ce5e056ae1c7ea9d1fedc6dffbb.png

康复服务对象李艺在康复中心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开展肢体康复训练 朱灵塬 摄

8月2日上午8时,记者走进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金涵小区福乐家园六楼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只见各式各样、功能齐全的康复健身器械整齐陈列,耳畔不时传来加油打气的暖心话语。夏日的晨光洒遍中心的每个角落,温馨且明亮。

房间一隅,康复服务对象李艺正在康复师的耐心指导下,使用四肢联动机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刚开始训练需要在脚上绑上绷带辅助发力,动作很笨拙。现在熟练了,不仅解开了绷带,脚踏的频率也变快了。”李艺说。虽然额头上已挂满汗珠,她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笑容。

别看李艺现在总是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两个月前,她却一度逃避抗拒训练,让家人十分烦恼。改变,源自康复中心实施的康复奖励方案。

“康复训练吃力且枯燥,过去残障人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很普遍,训练缺乏持续性、不规范,但是面对不能自理的生活时又容易自暴自弃。我们在入户评估时看到这个情况,当时心里就想有什么方法可以促进他们自觉自动进行康复训练。”谈起制定康复奖励方案的初衷,康复中心管理人员林新霞打开了话匣子。方案根据残障人士参与训练的累计时长,给予价值300元至1200元不等的康复器械或生活用品奖励,不间断训练的时间越久,获得的“奖品”越丰厚,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训练的热情。

让林新霞感到欣喜的是,康复奖励方案在微信群一公布,李艺就第一个报名。“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奖品,更多的是奖品背后中心工作人员的用心和爱意。”李艺告诉记者,训练伊始,工作人员就为她量身定制了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计划。从训练前开展健康评估,到训练中“私教”指导,再到训练后记录成果,在中心工作人员精准贴心的服务下,李艺从原先的下肢完全瘫软、无力,到如今已经可以在跑步机上慢慢行走。

对于行动不便,没有条件前往康复中心训练的残障人士,能否报名参加康复?“中心为这类群体提供居家远程康复训练指导,残障人士拍摄训练视频发送到康复训练的微信群,康复师线上监督、鼓励,同样也能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林新霞说。截至目前,共有11名残障人士参与到第一期康复奖励方案中来。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作为蕉城区首个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自去年成立以来,市、区两级残联大力积极打造残障人士“一刻钟生活圈”,构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让残障人士享受“家门口的康复服务”。

“不仅要让残障人士‘动起来’,更要让他们的生活‘美起来’。”林新霞表示,康复中心不仅在残障人士的身体功能康复上用心服务,还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师,与他们建立起尊重、友好的信任关系,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健康问题。未来,康复中心将努力为残障人士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康复需求,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点燃美好人生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