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综合 > 正文

泉州市洛江区:凝聚“红色合伙人”,共谱乡村振兴“合奏曲”

2024-07-19 17:00:05 薛逸群 刘炜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薛逸群   

东南网7月19日讯(本网记者 薛逸群 通讯员 刘炜楠)在虹山乡优享美(泉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民彭大爷一边忙碌着肉松礼盒包装,一边笑着说:“感谢我们的乡贤彭育清。他外出厦门打拼,创办了优享美食品有限公司。在乡政府的召引下,回来与我们的乡级国企共同设立了优享美(泉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让我们在家门口也能赚钱。”

今年来,泉州市洛江区深入推行“红色合伙人”机制,探索“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村民”模式,通过合资、合作、合股等形式,打造引资、引技、引智的“归雁经济”,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村企联营,撬动集体增收新引擎

在洛江区马甲镇永安村“福蝶”文化公园,来这里开展“多彩福蝶”研学体验的队伍络绎不绝。在公园附近经营露天烧烤、休闲饮吧等店铺的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曾经的市级重点扶贫开发村到如今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永安村究竟是如何完成蜕变的呢?

永安村党总支书记杜振忠介绍,永安村坚持党建引领,实施村民小组长目标管理考评机制,通过发挥支部党员和小组长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招募红色合伙人,流转集体和村民土地8公顷,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了集蝴蝶兰生产、展示、研学、销售于一体的花卉产业示范基地,并依托龙头企业国宇生物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品牌效应打响后,永安村以“蝶村”IP为出发点,充分挖掘“福蝶”文化产业,打造“福蝶”文化公园,推广“多彩福蝶”研学体验项目,实现了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双丰收。自2021年换届以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30万元增长到100万元,带动百余户入股村民实现年增收1万元。

跨村联带,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走进虹山乡,映入眼帘的乡村振兴综合体大楼,是虹山乡通过跨村联带,成功探索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智慧服务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的最好见证。

据悉,近年来,虹山乡强化党建引领,以跨村联带为抓手,成立了由洛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5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成的“共富工坊”,通过整合全域优势产业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产业链,深化农文旅产业融合连片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不断提质升级。

“跨村联带,一方面便于统筹村集体山水林地田厝资源开发,摆脱各村‘各自为战’所造成的资源同质开发浪费现象;另一方面便于进行整乡推进农特产品品牌集中打造。”虹山乡党委书记林堃鹏说道。

如今,乡村振兴综合体大楼内汇集了红心地瓜、酸茶、编织鞋等“一村一品”农特产品及特色伴手礼。这些产品在“共富工坊”的运作下进行统一的品牌包装,并通过农旅电商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线上宣传推介,销往全国各地。

能人联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4年“泉州市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评选名单发布,来自罗溪镇的青年黄富才名列其中。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去的“80后”小伙子,在上海工作几年后,在镇政府的感召下,毅然放弃高薪工作返乡创业。

他立足罗溪本地特色,成立泉州市富春花境园艺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发动周边的农户共同参与生产。通过技术指导、定向指定生产、委托培养等形式,公司与周边农户产生利益联结,形成“公司+党支部+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既增强公司的造血能力、推进乡村种植规模化,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高峰时期,公司可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

为吸引乡贤能人助力乡村振兴,罗溪镇以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为目标,采取“乡镇引导+村党支部主导”的方式,加大外出优秀人才的识别、遴选和回引力度。同时,罗溪镇通过建立乡贤回归重大项目镇领导班子包干服务和“一事一议”机制,在协议签订、落地开工、项目产出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这次回乡创业,镇政府通过土地资源盘整,帮我解决了创业所需的场地问题。在花卉种植中,我遇到技术难题时,镇政府还向区级部门争取了科技特派员,帮我及时解决问题。我相信,在愈发优化的返乡创业环境下,会有越来越多乡贤能人回乡支持家乡建设。”黄富才说。

以“资源共享、互促共进、注重实效”为原则,招募乡村振兴“红色合伙人”的党建共建格局在洛江区已逐步成熟。据洛江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下阶段,洛江区将持续深化“红色合伙人”机制,强化区域党建平台、强村共富公司、党建联盟等打造,做优村企互补赋能、乡村人才回引,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