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1日
分享
第122期 武夷山茶百戏:勾画一幅水丹青,穿越历史觅茶香
  • 章志峰展示茶百戏工具。东南网记者 郑正华 摄
  • 章志峰接受采访。东南网记者 郑正华 摄
  • 章志峰进行点茶展示。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茶百戏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现场展示茶百戏技艺。(视频来源:东南网)

“大家用手中的茶匙就可以在茶汤上画上具有中国风的花鸟山水图案了。”在武夷山的茶百戏讲堂中,茶百戏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正在给学员们传授茶百戏的技巧。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不同于现代的撮泡,分茶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又称茶百戏、水丹青,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人们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

茶百戏是在点茶基础上用清水画画的艺术,茶汤中图案的形成与点茶时茶汤的泡沫有密切关系。茶百戏可以使点茶形成的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如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

章志峰展示茶百戏工具。东南网记者 郑正华 摄

茶百戏与福建武夷山渊源颇深,宋代闽北武夷山一带,是点茶原料(团饼茶)和点茶器具(建盏)的重要产地,因此茶百戏十分盛行。但是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由于点茶法不再盛行,茶百戏逐渐衰落,清代后失传。点茶是茶百戏的关键环节,为了找回茶百戏这项古老的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章志峰历经20余年不懈实践,悟出了失传已久的中国古代点茶法,完整复原了茶百戏。茶百戏也在2017年正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缘起

章志峰是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年轻时就读于福建农学院茶叶专业。章志峰说:“上个世纪80年代,我做毕业论文查资料的时候,偶然看到北宋书籍《荈茗录》中关于茶百戏的描述:‘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鱼鸟花草之属’,我当时感觉很奇怪,茶汤的表面如何会显现出生动的图案?”带着这一问题,章志峰询问了指导老师,老师只说这个和“点茶法”、日本茶道有些关系。闽北武夷山自古就是茶乡,古籍《岭外代答》中写道:“夫建宁名茶所出,俗亦雅赏,无不尚分茶者。”但时移世异,茶百戏从家喻户晓的技艺渐渐成为了只存留于古书上的史料,成为了茶学研究的空白地。

作为茶叶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在深感可惜的同时也决心身体力行去唤醒茶百戏文化,于是,一场历经20余年的探索就此展开。

在汤水上画画,这让人不禁想到了咖啡拉花。在探索过程中,章志峰惊奇地发现,就茶百戏本身的价值来讲,它不同于西方咖啡拉花或一般绘画采用的不同色彩叠加的方法,而是用固态茶粉、液态水、空气三相合一的悬浮液进行绘画,只依靠注汤和茶勺搅动就能使茶汤变幻图案,非常神奇。茶汤变幻形成的图案纹理灵动又富于变化,山川、河流、鸟兽等栩栩如生,仿佛一幅跃然于碗底的水墨画,这种极富民族特色的技艺兼备欣赏、娱乐、品饮、保健多项功能。

百·尝试

章志峰接受采访。东南网记者 郑正华 摄

茶百戏能否还原成功,原材料显得格外重要,这关乎到图案是否能形成以及图案持续的时间等。茶百戏的原料是研膏茶,章志峰对不同的茶树品种、栽培管理措施、采摘标准、研膏茶制作分茶技巧等进行数百次的对比试验......选出最适合的茶叶品种后,将捣碎的茶叶磨成细粉,再用茶瓶冲点茶粉,然后将茶粉调成膏状。

茶臼、茶罗、茶瓶......这些都是茶百戏需要用到的工具。章志峰以各种古籍绘画作品为主要历史依据,打造出了十六样点茶演示工具。

从原料到工具再到点茶过程的探索注定是曲折而艰难的。章志峰遍寻典籍,从几万首诗文中收集和点茶、茶百戏相关的资料分类整理并分析。通过查阅资料,章志峰发现日本抹茶道是宋代时期中国的点茶法传入日本后演变形成的。为此,章志峰两次远赴日本找寻在日本茶道中保留的中国古代点茶基本特征,并依据此特征逐步还原消失的茶百戏。

章志峰进行点茶展示。东南网记者 肖练冰 摄

“茶汤的图案是可以变化的,你看,轻轻搅动一下就会变幻”,章志峰一边演示一边解说着,果然,彼时茶汤中原本还停在枝头的鸟雀下一刻就已飞向云端。依据古籍记载,从研膏茶开始进行茶百戏的操作有“龙团化乳”“注汤幻茶”“运匕成像”等基本步骤。因为要在液态的茶汤上作画,因此对水流的落点、水流速度、频率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宋人将这种技艺称之为“弄泉手”。

在一系列的实验、尝试、还原后,终于实现了仅通过注汤(即清水)就能在茶汤上形成文字和抽象的图案,让茶勺搅动使茶汤“纤巧如画”。皇天不负苦心人,在2009年,章志峰正式对外公布恢复茶百戏。

戏·传承

茶百戏真实还原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状态,这项古老的技艺历经20余年才得以恢复,因此它的传承和保留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遗并不排斥讲究创新、注入新形式,一切都要建立在保护非遗核心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章志峰边说边展示着各种类型的研膏茶。经过创新,目前已经将红茶、黄茶、乌龙茶等六大茶类都融入茶百戏的创作中。如此一来,茶汤色彩更加丰富了,因而更加吸引大众的目光,从而让更多人知晓并了解这一传统技艺。

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适应当今社会新的传媒手段才能历久弥新。目前,茶百戏正通过各种形式,传承传播于国内外。很多年轻网友们通过茶百戏百科、茶百戏传承人的新浪微博、抖音、公众号等深入了解了这项技艺,并且成为了“忠实粉丝”,这当中还有不少人专程来到武夷山学习茶百戏。许多媒体诸如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新华每日电讯》、《香港文汇报》等也针对茶百戏先后开展系列报道,引导广大群众知晓这一非遗艺术。

章志峰也亲自授课开展专业培训,先后给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学府开展茶百戏讲座和体验活动,带领着年轻一代们了解中华茶文化。在章志峰看来,“茶百戏不是高置在橱窗中的展品,而是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的一泓活水,需要一代代人去传承发扬。”(本网记者 陈雨松 郑正华 肖练冰)

宋代闽北武夷山一带,茶百戏十分盛行。但是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由于点茶法不再盛行,茶百戏逐渐衰落,清代后失传。 点茶是茶百戏的关键环节,为了找回茶百戏这项古老的技艺,武夷山市章志峰历经20余年不懈实践,悟出了失传已久的中国古代点茶法,完整复原了茶百戏。 经过创新,目前已经将红茶、黄茶、乌龙茶等六大茶类都融入茶百戏的创作中。如此一来,茶汤色彩更加丰富了,因而更加吸引大众的目光,从而让更多人知晓并了解这一传统技艺。

“茶百戏不是高置在橱窗中的展品,而是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的一泓活水,需要一代代人去传承发扬。”——章志峰

记者 陈雨松
编辑 林雯晶
昵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