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4日
分享
第 7 期 “老福州人的LV” 80后小伙与它的不解之缘
  • 何巍在制作皮具中。
  • 何巍向记者介绍髹漆全皮箱制作技艺。
  • 皮具制作过程中的打孔。
  • 皮具制作缝线过程。
  • 何巍的店位于三坊七巷,吸引不少游客驻足。

>>>相关活动:髹漆全皮箱制作线下体验 网友参与互动增强对传统技艺了解认识

福州一位80后小伙何巍,放弃网络游戏公司高管一职,扎进手工皮具制作行当,“闭关”多年,拜师学艺,数年后带着作品登上世界时尚先锋舞台,获得许多艺术家的关注。

何巍学的是福州髹(xiū)漆全皮箱制作工艺,他是官方认可的传承人。这门技艺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在福州民国时达到鼎盛,当时杨桥路整一条街都是全皮箱店。

这几年,何巍突破传统手工艺制作局限,融入多元化创新,打造新应用场景,让这门渐渐消逝的手艺有了生机;2016年和2018年,该项技艺陆续被列为鼓楼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网游公司高管转行做皮具

作品亮相纽约时装周颇受关注

何巍向记者介绍髹漆全皮箱制作技艺。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髹漆全皮箱和藤漆皮枕、花灯、“镜箱”、“桶石”,曾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五大嫁妆”。髹漆全皮箱里外全皮、外部用漆,配以团寿、雕刻、漆画等工艺,防水防潮。

据介绍,旧时条件好的人家嫁女要订做一种“四季花全皮箱”,一套4个,分别画着四季特有的4种花卉,用来装四季衣物。

杨桥巷第一家皮箱店叫“万福来”,到了民国时期,福州很流行全皮箱,在杨桥路就有60多家店面,甚是热闹。

何巍说,不仅如此,全皮箱因为防潮防腐,还曾装着福建的茶,漂洋过海远销世界各地,到当地后,茶做茶卖,箱子做箱子卖。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杨桥路上的全皮箱作坊都被合并到了皮件厂。1985年后,皮件厂不再生产全皮箱,只剩少数匠人在家制作一些。随着人们审美转变,全皮箱的制作淡出历史舞台。不过何巍的出现,让这门技艺重新有了生机。

何巍制作髹漆全皮箱技艺的工具,后面就是古时候的全皮箱。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何巍师从刘尔诚,师父是杨桥巷全皮箱作坊“福泰盛”的主理人,刘尔诚的父亲、爷爷都是从事全皮箱技艺。

“我最早的一份工作从事的是IT,有一天,发觉在这个领域个人能创造发挥的价值越来越少时,我选择了暂停,重新开发兴趣。2008年,开始了手工皮具制作的求学之路。”

拜师很是偶然。“2010年的有一天,无意中看到报纸上有关刘尔诚师傅的报道,上面介绍这门手艺面临失传的内容,当时自己也在做些手工皮具的尝试,觉得刘师傅正是心仪的老师,于是登门拜师学艺。在这之前,何巍曾到广东皮具厂,学习皮具亚欧现代技法。

师父传给何巍一本名为髹漆全皮箱成本大集,上面记载着箱子制作的规格尺寸、步骤、样式,甚至画出相应箱子的制作图纸。何巍介绍,这本小册子对于学习技艺还是有很大的帮助。这本集子扉页写道:惟奥妙之无穷,非潜心不为功。这两句话,何巍形容说是犹如技艺的秘籍口诀,让他铭记并受用。

何巍设计的皮包在纽约时装周上亮相。何巍供图

从2008年开始到2014年,何巍潜心研究皮具制作技艺,“出山”后的一次国际舞台亮相,让何巍的作品在业界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2014年底,何巍与设计师范然结识,并受邀为其在“纽约时装周”上的作品配定制皮包。“当时专门去范然北京的工作室,现场打板敲定设计形态,共设计了20多款作品。这款手提包灵感来源于中式香囊,结合了现代审美,运用多边形线条,看上去简洁大方。”何巍说。

外界称为“老福州人的LV”

髹漆全皮箱制作技艺与台湾有渊源

位于福州三坊七巷光禄坊的福工皮具制作所,是何巍的工作室,狭小的空间堆满了各色皮具原料、手工制作器械等。

在工作坊附近的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个前段时间刚订做的髹漆全皮箱,乍一看像木箱,凑近一看,里外都裹着牛皮,用手一摸,真皮质感甚是顺滑。

披着一头长发的何巍抚摸着箱子介绍,制作这样的箱子需要近半年的时间,在手工制作皮具的过程中,要用特殊工艺把粗厚的牛皮像缝衣服一样,一针一线地缝到木板上,皮和箱子间每个棱角都有隐蔽的缝合线和缝合折角。

翻开箱子的里面,写有“福泰盛”字样的红纸引人注意,上面写着:本铺选厚料冬皮精制各式皮箱。“这些细节都是遵循传统,目前看到的这个箱子还没上锁具,说明是全新的,等正式交付给顾客的时候,才安装上锁具。”

因为髹漆全皮箱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私人定制”,并且防水防潮,用上百年也不易坏,有人把它称为“老福州人的LV”。

在台湾金门、妈祖等地,何巍向当地乡亲展示他创作的手工皮具髹漆全皮箱。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在追溯髹漆全牛皮箱制作技艺历史的同时,何巍发现,这项技艺的发源其实与台湾有关。

刘尔城师傅曾告诉何巍,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福州一名皮具工匠渡台回购战马的马鞍。相传,马鞍里藏有骑兵的金银细软,皮匠因此积累了“第一桶金”,回榕后,他开了第一家专门制作皮箱的店,后来还融合了福州本地特色的髹漆技艺。史书曾记载,清光绪年间,朝廷派闽籍官员陈璧回乡,召集能工巧匠进京制作御用皮箱。

这两年,何巍跟随闽台非遗文化交流活动走访台湾金门、妈祖等地,向当地乡亲展示他创作的手工皮具,更与当地手作匠人交流探讨,如何让传统工艺的生命璀璨延续。

皮料与大漆结合

传统手工技艺得以创新发展

“传统手艺的消逝,大多由于应用场景的消逝,随着大众审美的转变,髹漆皮箱逐渐被工业生产的拉杆箱和衣柜取代。如果将传统手工技艺融合到新的应用场景中去,加入时尚潮流元素,甚至在技艺流程上做一些改变,作品自然会焕发新生。”何巍希望,将来,把软木画、漆艺等传统手工艺融入到皮具制作中,甚至加入欧美的制皮工艺。

去年底,在福州举行的国际漆艺双年展上,何巍打造的大漆建盏包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而这款包就是近年来他创新发展全皮箱制作技艺的典型。

采访当天,何巍也揭秘了这个“建盏包”的制作过程。“其他漆器基本是将胎体制作完成后开始刷漆。当时我在制作工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逆向思维,在原材料上用到了漆,并改良了大漆配方,将大漆和皮料结合,把它当成一种材质来运用。”

在皮料上先上了大漆,在漆的配方上做调整,做成柔性材料,可以塑造成更有个性的形状。这样的皮料可以往一个方向自由弯曲,这是其他漆器做不到的。

何巍正在教授徒弟制作皮具,他希望将这门手艺更好的传承下去。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在技艺的传承上,何巍则秉承着兴趣优先的态度。要当学徒,必须要经过严苛的三个月考核期。“现在的学徒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自己要有兴趣,对手工艺有兴趣才会投入时间精力去钻研。”

2016年,何巍在福州三坊七巷的安民巷筹建“福州髹漆全皮箱传习所”,占地400平方米,现已落成,传习所内展示髹漆全皮箱制作工艺,并开放供游客体验全皮箱制作,希望将福州这一传统手工艺传承发扬下去。

在互联网时代,何巍也尝试用“直播”这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皮具制作。他在他的工作台上架着一台手机,直播他一天的工作。“直播时间不固定,之前每周都有一到两次,还是挺多人看的。只是,这个“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较少和网友互动,因为在制作皮具时,需要专注。

2018年底,在福州举行的国际漆艺双年展上,何巍打造的大漆建盏包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而这款包就是近年来他创新发展全皮箱制作技艺的典型。何巍揭秘了这个“建盏包”的制作过程。“其他漆器基本是将胎体制作完成后开始刷漆。当时我在制作工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逆向思维,在原材料上用到了漆,并改良了大漆配方,将大漆和皮料结合,把它当成一种材质来运用。”
在互联网时代,何巍也尝试用“直播”这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皮具制作。他在他的工作台上架着一台手机,直播他一天的工作。只是,这个“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较少和网友互动,因为在制作皮具时,需要专注。

“传统手艺的消逝,大多由于应用场景的消逝。如果将传统手工技艺融合到新的应用场景中去,加入时尚潮流元素,甚至在技艺流程上做一些改变,作品自然会焕发新生。”——何巍

记者 林先昌
编辑 林雯晶
昵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