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3日 
第四期

袁师永:匠心接续 千年福犀焕新生

作者:陈楠   责任编辑:李雅兰

东南网4月3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他复原了失传多年的福犀(福州雕漆一种特殊的漆器制作工艺)技艺;他被评为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打破了福州连续十六年来未有漆艺“国大师”的历史。他就是福建省红门漆艺术研究院院长袁师永。

福建省红门漆艺术研究院院长袁师永

袁师永出生在闽东一个偏远县城的木雕世家。十多岁时,他就跟随父亲,走家串户,为邻里乡亲打制家具做木雕。受家庭雕刻技艺的熏陶,他自幼酷爱绘画、连环画、中草药图谱等,这些也成为他临摹学习的初始“教材”。

有一次,父亲给家里新做了一批家具,并请来油漆师傅上漆。

其中一位专门负责在漆面上彩绘图案的油漆师傅吸引了袁师永的注意。热衷绘画的袁师永,在一旁看得投入,几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他被师傅精湛娴熟的画工所折服,心中不禁一热,冒出了个念头:“我要拜师!”

在学艺过程中,师永惊奇地发现:原来师父不是一个只会画画的漆匠,更是一位满腹经纶的读书人。

“师父家中藏书很多,有四书五经、画谱、书谱还有字画,是一个典型的书香人家。”师永就像一位“闯”入藏经阁的侠士,如饥似渴地接受诗书画的滋养。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他日后的艺术生涯提供了丰厚的养分。

虽然没经过正规专业艺术院校学习,但他凭借天赋和刻苦取得了很多成绩:木刻版画《赶在日出之前》、漆画《今日喜事多》等入围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美术作品展,漆画《门》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大展,近20件不同漆技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展览金奖,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美国休斯敦美术馆、莫斯科私人艺术馆等收藏。

袁师永为作品上彩漆 

雕漆古称漆雕、剔红、剔犀,专属于福州的雕漆工艺,福犀则是雕漆的一种特殊的漆器制作工艺。在福州,除了闻名遐迩的脱胎漆器外,以福州剔犀雕漆技艺制作的“福犀”,也曾广富盛名。然而在社会发展变迁中,福州剔犀雕漆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困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了让“福犀”重现往日辉煌,袁师永决意复原福犀技艺。然而创作初期困难重重,袁师永告诉记者,“大漆多了,矿物质少了,就会粘刀,导致刀拉不动;大漆少了,矿物质多了,漆层就很脆,容易断裂。”为此,袁师永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最合适的配比。

闯过原料的配比关,接下来是更重要的耐心关——要剔出漆的质感,呈现作品的立体感、纵深感。那么漆就要髹到一定的厚度,多达几十层几百层。但髹漆并不能一气髹完,还要考虑漆层厚度对干湿膨胀情况的影响等。

经过袁师永的不懈努力,福犀最终得以成功复原。他还另辟蹊径,以人物刻画为主,融合福州木雕与寿山石雕的技艺特色,弱化传统福犀的实用性,展现经典传奇的佛教法会场景,从而形成了现代福犀的唯一性。

深浸漆艺之海多年的袁师永,依然孜孜以求,探索大漆的艺术奥秘,守望福州漆艺的文脉。袁师永说,目前他最大的目标就是推进福犀技艺的传承保护,并通过设立工作室、带徒办班、办展等举措,把包括福犀技艺在内的福州漆艺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