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本雕版印刷技艺

2020-07-30 17:07:24 陈艳 邓雪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传承人李国平正在刻制的《清乾隆大藏经卷首图》(局部)。受访者供图

福建印刷历史悠久,翻开历史,以建本为代表的福建刻本,是我国宋代以来最重要的古籍图书品种之一。

建阳的雕版印刷业始于五代,其中,建阳书坊在宋代享有“图书之府”的美誉,是全国三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刊印之书称作“麻沙本”,又叫“建本”,与“浙本”“蜀本”齐名。当时,闽北文教兴盛,民间文化教育氛围浓厚。以朱熹为代表的学者型私家刻书活动,丰富了建本刻书的内容与内涵。南宋时闽学兴盛,也促进了建阳印刷业的进一步发展。及至明代,仅在书坊一地,有名可考的书坊达三百余家。那时,建阳刻印的通俗讲史小说、农桑医算类书籍畅销全国,刻印量达全国“十之五六”。

“建本分官刻、私刻和坊刻,其中又以私刻、坊刻为主,受市场经济的驱动明显。”据传承人李国平介绍,坊间的书商们为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在书本刻印、排版方面都进行创新。比如,建本首开先河,将正文与注疏刻在一起,大字刻正文,下刻小字为注释,往往分两小行与正文大字平行,上下对照方便阅读;还首创上图下文形式的书籍,又叫“全相”,即书中绘有人物绣像,与现代的连环画相似。为抢占市场,书商们还编印符合大众口味的图书。

时光流逝,清代之后,由于兵灾和文字狱的打击,加上闽北相对闭塞的地理条件及经济文化逐步落后的影响,建阳书坊雕版印刷业迅速凋零。幸运的是,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下,以建本为核心的福建传统印刷文化保护工作逐渐展开,在地方政府和建本爱好者的不断推动下,建本“融合发展”脚步也逐渐加快。2005年10月,“建本雕版印刷技艺”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建本文化研究会、建本协会相继成立,并陆续评选出12名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