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八旬的藤编艺人柯藤伯
东南网10月25日报道 本网记者 颜财斌
在充满故事的福州上下杭街区,有一家近百年的竹藤老店——没有明显的店面和招牌,只有几把藤椅摆在门口,时而还可以见到一位80多岁的依伯坐在路边编制藤桌椅。
老街、老店、老艺人,“勾画”出一幅“老景图”。这位老人叫柯藤伯,今年82岁,是目前福州少有的藤艺老艺人。
柯藤伯位于上杭路71号的公房外,摆放着不少竹藤椅
子承父业 坚持竹藤编制60多年
柯老的家住在台江区上杭路71号,是解放初期分配到的公房,至今已经有60多年。只见,几张各式藤椅在屋外排成两排,占地不到5平方米。客厅的角落堆满了藤条和制作工具,墙上则挂满了做好的椅子,木质阁楼上也堆满藤条。
“我父亲、我哥哥都会编制藤椅,我的手艺是父亲教授的,算得上子承父业。全家从事藤艺也有百余年历史,算得上‘世家’了吧。”柯藤伯出生于1934年5月,他告诉记者,他很小就跟着父亲学习藤艺,18岁便可以独立完成桌椅、帽子等的编制;1963年进入藤艺厂工作,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藤艺厂倒闭,他也退休了。
退休后的柯藤伯在家中开起了藤艺店。“每天都有好多人给我打电话,约我去给他们修藤椅、藤床,只要有空我都会去。”柯老说,他白天出去帮顾客修修补补,晚上在家做几个小时的编制工作:“编制椅子是每天必须做的,一方面是顾客需要,另一方面也怕把技术荒废了。”
“有些老人家过来,买了椅子搬不动,我会用自行车帮他们送到家里去。”聊天中,82岁高龄的柯老一句实诚的话,引得周围的邻居哈哈大笑。有邻居打趣地问了柯老:“你今年已经82岁了,说别人是老人家,你就不是吗?”对此,柯藤伯拍着胸脯应道:“但是我身体比他们好很多,还可以帮他们送货。应该不算很老吧。”
图为柯藤伯手工编制的小藤椅,椅腿边还用“花色”做了处理
好手艺是根本 创新才能跟上时代
“我教孩子就像我父亲教我一样,非常严厉,好手艺才是根本,不学好怎么生活。”说起手艺传承,柯藤伯很认真地告诉记者,全家靠着做藤艺生活,所以小时候父亲就告诉他们要认真学习好手艺,不然就没饭吃。当自己有了孩子后,也是这样教育他们。
“小孩子每天要读书,那就晚上回来坚持做一两个小时,日积月累,手艺才会变好变熟练。”柯老说,小孩子贪玩,应付了事是常有的事儿:“但是我会叫他们重做,直到真正做好。只有认真才能让顾客满意,只有满意了才会出名,这就是品牌”。
从事藤艺制作60多年来,柯藤伯并不“墨守成规”,他认为只有“创新”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说完,柯老顺手从摊位上拿了一张椅子,指着把手处说道:“以前把手这里一般就是密封起来,或者直接镂空,非常简单的做法。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藤椅不仅要实用,也要够美观和能装饰,所以现在把手这边会编制一个‘人’字型的花色,用来修饰的同时也掩饰了竹竿末端的缺口。”
此外,在制作工艺上柯老也化繁为简。“我们现在看到椅背上的窟窿花色,以往要花两天的时间才能编好,现在这种竹面可以从厂家直接引进,然后再根据你需要的花色用锥子敲打出来。只要一天功夫就能完成一张椅子,效率提高了一倍,顾客也喜欢。”柯藤伯说。
上下杭拆迁在即,柯藤伯担忧,他的藤艺品牌会被遗忘,希望有一间小小的店面,能继续自己的老手艺。
舍不得多年老手艺 想有个小店继续藤艺
作为福州的老街区,上下杭将于年底拆迁,大部分居民已经陆续搬离,而柯藤伯一家依然坚守在老房子内。“我不舍得离开这里,这个家,这个老店,还有这个六十多年的品牌。现在坚持下来的附近的藤艺店只有我这一家,我再那么快地搬走,那这个手艺估计会更快地被人们遗忘。”
在柯老的店里,藤椅价格在90—300元不等,一张靠背小藤椅一般在130元左右。“这个价格我只赚了差不多二三十元。”柯藤伯表示,尽管生意好但利润不高。
上下杭的改造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来此拍摄,柯藤伯的店还有其本人也成为了许多摄影师的聚焦点。访问的人多了,生意也就好了,柯老的心情很舒畅。“近来来咨询的新老客户很多,名片也发得快,卖得也好,很开心。”柯藤伯说。
舒畅之余,柯老也露出了一丝丝忧伤:“我老了,手艺怎么传承?我搬走了,这里就再也没有藤艺店了,品牌怎么传承?”柯老声音显得有些低沉,“我只想要一间小小的店面,无论是廉租还是折价让我购买都可以。不用大,够我摆几张藤椅就行。有店,有固定地址,品牌就会在,大家就记得”。
采访中,柯藤伯透露了他心中的决定:“年底前,我就要搬走了,我打算在前面街边和那些修鞋的一样摆个路边摊,摆上几张藤椅,放上招牌,相信只要我坐在那里,大家就还会记得上下杭有个藤艺老店,这个品牌至少不会那么快被人家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