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子女中心论” 为父母也为自己减压
www.hyyz888.com 2013-04-25 22:11 冯发 庄雯莎 周艾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图片来源网络 为父母,也为自己解开“枷锁” 80后遇到了高校扩招,大学教育不再作为社会的精英教育。尽管如此,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仍然很高,包括他们对自身的要求也很苛刻。挣扎、不被理解伴随着80后,他们也在不断调整反思,自己与父母间的关系如何才能达到相对“平衡”。 陈川曾作为省学联主席在团省委挂职了两年,在某日报社工作快两年,在平潭工作一年。因常年在外工作打拼,陈川较少与父母接触交流。“与父母不在同一城市,我也更能理解父母的关心和挂念。” 如今,陈川关注父母的健康更甚于自己。他“希望通过踏实勤勉地工作而获得进步或成就及稳定的婚姻,给予父母安心的反馈。代际的接力棒责无旁贷地要接下来。”这也成为在外拼搏的他的最大动力。他希望,自己的爸妈“抓紧享受眼下稍为宽松的环境,过好自己的生活”。 张芸希望和自己的爸妈能“多沟通、多交流、多尊重、多换位思考”。并且希望爸妈不要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她身上,更多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但她也知道这暂时“不大可能”,因为爸妈对她的关注是常年累月的习惯,不会轻易动摇和改变。 在林鹏浩看来,为了父母放弃自己的追求,并不一定是孝顺的表现。林鹏浩觉得,新世代的孩子,表达情感的方式可能很多样。“对父母包括物质上主动诚恳的付出,精神上的关心就是孝顺。”父母能够和孩子玩到一起是件很幸运的事,“旅游就是很好的方式”。 陈欣想和父母“做有伦理观念的朋友”,她希望遇到问题时和父母可以交流,但不需要强制对方认同自己。同时也表示,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常和朋友出去旅行聚会,好好享受生活。 方羽的父亲很喜欢炒股,他很希望父亲可以多培养自己的兴趣,多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爸妈都到该享受的年龄,我希望他可以多利用空闲时间去研究研究他热衷的股票。”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曾对全国12城市1786名在职青年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与父母分住的青年的亲子关系,明显比与父母同住青年的亲子关系更紧密一些;子女与父母住在一起,虽便于交谈和互动, 但也可能形成更多亲子冲突。不管怎样,坚信父母做任何事的出发点都是“为子女好”,那么或许可以说服自己更心平气和地面对亲子关系。80后希望父母理解他们,那么首先他们就要先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所谓“换位思考”,是双方的。希望为父母解开“枷锁”是好事,可前提是充分的沟通,并且要意识到,哪怕再“解套”,自己仍旧是父母心上最牵挂的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撰文认为,中国社会仍然要提倡“孝文化”,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主要是体现在精神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因为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而作为80后的父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丛春华教授坦言:“总之希望孩子生活快乐幸福,父母没有给他们压力。” (应受访者要求,部分姓名使用化名。)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