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AU INDEX

各地持续加大住房困难群体保障力度——住得越来越舒心

2021-10-12 10:51 游仪 苏滨 范昊天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美玉

各地持续加大住房困难群体保障力度——

住得越来越舒心(关注城市困难群体)

核心阅读

为解决生活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各地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棚改安置房建设;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通过修补路面、改造管网等措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为符合条件的市民提供公租房,并依据收入情况减免租金,减轻租户经济负担。

合肥——

建设棚改安置房屋

住户搬迁可获补助

过去,在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恒习友棚户区,较为有限的居住条件影响着葛宪华一家的生活。葛宪华心里盘算着,攒些钱,趁早搬。

前几年,经开区海恒社区福禄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范玉霞来到葛宪华家,带来了好消息:要开展棚户区改造,还提供搬迁安置补偿!从面积确认到安置方式,范玉霞将政策一点点讲给葛宪华听。

先算经济账,既能分到安置房,还有搬迁费、过渡费等各类补助;再算环境账,房子大了不说,小区绿化、物业管理也能跟上来。早就盘算着换房的葛宪华,一听“搬得快还有奖励”,二话不说,立马同意。

一间间矮房被拆除,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这期间,搬离的222户棚户区居民在外暂时租住,房租由政府按照房屋面积进行补助。去年12月,海恒社区近湖苑小区450多套回迁安置房开始分配。葛宪华一家分到了房子不说,还拿到了各类拆迁补偿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约20.4万元。

今年5月,葛宪华一家欢欢喜喜地搬进了在原址重建的新家。117平方米的家中,沙发、电视摆放整齐,站在阳台远眺,南艳湖的景色清晰可见。“现在搬出棚户区,孩子上大学后家里负担也减轻了不少,我们家在2019年就退出了低保。”葛宪华说。

近年来,合肥市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棚改安置房建设工作。改造过程中,组织群众成立自治帮扶小组,全程参与征迁安置工作。同时,将搬迁人数、房屋面积和征迁安置方案要点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今年,合肥全市棚户区改造计划新开工棚改安置房44030套,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7270套。截至8月底,全市新开工42790套,占目标任务的97.2%;基本建成10098套,占目标任务的138.9%,均超过序时进度要求。

贵阳——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

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我们的小区就跟新建似的,啥方面都好,住得很舒心!”刚走进小区,游阿姨就拉着记者边走边说,“去年以前,小区很破旧。后来多亏区政府出钱帮着改造,才有这番面貌,现在大伙儿逢人就说小区的好。”

游阿姨今年77岁,生活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盐务街街道贵信花园小区。“这是个有20多年历史的小区。过去小区的外墙要么开裂,要么墙皮脱落,水泥路面也坑坑洼洼,下点雨就积水。”游阿姨说。

除了基础设施问题,小区公共区域的电线线路老化也比较严重。游阿姨介绍,由于缺少资金,过去小区内的路灯都是临时扯的电线,用钉子挂在墙上。“2015年,考虑到安全,大伙还凑了1万元钱修补线路。我们都盼着好好改造一下小区,没想到真赶上了,太幸福咯!”

去年6月30日,贵信花园小区改造正式开始。“区政府投入1700多万元,重新更换线路、修补路面、改造管网、增加绿化、加装电梯等。”游阿姨介绍,到今年4月份,整体改造基本完工。

灰白相间的墙面、规划整齐的停车位、样式统一的防护栏、随处可见的绿化带……如今的小区完全变了样。“以前路面窄,赶上早晚高峰时段,车辆之间经常发生剐蹭。现在路面宽敞了不少,还留出了专门的消防通道,车辆剐蹭很少再发生,大伙儿觉得幸福感挺高。”游阿姨说。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居民打造更好的居住环境。“贵阳在2019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纳入省级改造的老旧小区共有167个64128户,获得中央补助资金2.47亿元,中央预算内配套资金4.53亿元。”贵阳市老旧小区改造组副组长唐亚飞说。

为建设幸福指数更高的宜居城市,贵阳市还启动三年攻坚行动。2021年至2023年,全市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23个,涉及11.9万户。

“贵阳许多老旧小区原本基础薄弱,底子较差,改造成本比较高。拿管线入地来说,一些小区原本的管线如同蜘蛛网一样,改造起来很费劲,光解决这一项就得耗费不少资金。但是,我们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唐亚飞表示。

武汉——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租户可享租金减免

在湖北武汉江岸区塔子湖街道华汇社区中央华城小区里,一群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顶着太阳,正沿着楼栋和人行步道巡查。“虽然我们都是租户,但早已把小区当成了自己的家。”志愿者邓三海笑着说。

走进小区的5栋1单元,乘电梯上到9楼,右手边一间将近50平方米的屋子便是邓三海的家。面积虽然不大,但室内陈设很整洁、精致,电视、冰箱、空调等电器一应俱全。站在阳台上俯瞰,楼下成片的绿化带令人赏心悦目。“房间都装修过,附带热水器、天然气,可以拎包入住;小区物业管理规范、服务贴心,家里需要水电维修,工作人员都能及时到位。”邓三海说。

邓三海是武汉本地人,与爱人自谋职业。邓三海患有慢性胃病,需要长期服药,又被诊断为胃穿孔,急需做手术。为了做手术,夫妻俩将邓三海父母留下的一套小房子卖掉,开始在外面租房。

几年前,武汉启动相应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受理渠道、审核准入程序。不久,邓三海就收到了社区的通知:按照新的保障标准,他们家符合申请公租房的条件。在填报了《武汉市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申请表》并提交相关申请资料后,经过公开摇号,邓三海一家分配到公租房小区的一套房子。拿到钥匙的那天,夫妻俩十分激动。

去年6月,武汉又出台了《武汉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按照家庭住房困难程度及收入情况,对低保、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等困难家庭,给予不同档次的租金核减。根据新的政策,家庭月人均收入在低保和低收入线之间的保障对象,只按房租的30%收取租金。

“小区的环境这么好,一个月的租金才600多块钱。”邓三海说,他们家也享受到了租金减免政策。日子安稳下来,邓三海主动去社区做起了志愿者,为大伙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近年来,武汉市以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目标,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公租房建设,使一批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据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介绍,截至目前,武汉累计建设筹集公租房项目290余个、房源12.62万套,帮助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