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月8日电 据《欧洲时报》编译报道,在法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暴力、犯罪频发的“平民区”。巴黎华人聚居的13区也是“平民区”,但此“平民区”非彼“平民区”。无论是在法国政界还是在民间,很久以来,华人群体一直被视为移民融入的典范。
日前,法国历史学家、作家兼记者海斯基在法国主流资讯网站刊文,解读巴黎13区缘何俗称“唐人街”,而并未像其他街区那样被称为“平民区”。文章短小且未旁征博引,通过作者在“唐人街”所见所闻“以小释大”,展现了华人的良好形象。
文章摘编如下:
1月2日深夜,法国西南部发生了枪击事件,一名16岁少年因受重伤不治身亡,另有多人受伤。一时间,舆论大多聚焦事件发生地:波尔多市的花楸树街区,也是法国人俗称的一个“平民区”。
法语中的“平民”一词来源于“人民”,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花楸树街区应该是人民居住的地方。
事实上,巴黎的“唐人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区”。那里有成千上万的“小人物”,从事着不同行业:有人从事缝纫制衣,有人做文员,也有人从事餐饮业或者商业。然而,他们的街区却不是一个“平民区”,因为“平民区”这一措辞只是留给某些街区,在那些街区,年轻人暴躁不安,“遇火即燃”。
有一天,我去13区一家中餐馆吃晚餐。餐馆由一对年长的夫妇经营,男主内(负责炒菜)、女主外(在餐厅为客人服务)。在收银台,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负责给客人结账。他在那里一直看书学习,每当有客人结账时他才会停下来。
轮到我付款时,我问他在看什么。他回答说:“是我在巴黎政治学院的课程。”他还补充说,白天他去学校学习,晚上来餐馆给父母帮忙,他非常感谢父母提供了学习机会。
不知有多少巴黎政治学院的学生,晚上会在“平民区”的土耳其烤肉店给父母帮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