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艺术频道 > 艺术快讯> 正文
展览述评|“以线为骨”王来文白描艺术精研班(公益班二期)教学成果展(龙岩站)
2024-08-13 11:33:27 来源: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责任编辑:林华黎作者: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本次“以线为骨——王来文白描艺术精研班(公益班二期)教学成果展(龙岩站)”展览述评活动由龙岩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龙岩美术馆、龙岩市艺术馆共同协办。通过展览述评的形式,以期从专业角度阐释展览的内容和状态,关注展览深层的结构和内质,关注作品之间关系所表达的展览内涵和价值,关注展览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品质,同时帮助公众更有效地理解、认知展览。

本次展览述评邀请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部分优秀成员从各自的文化立场、逻辑和研究视角进行多维度的观点阐发,既具有一定的思辨性、综合性,亦是一种交流、探讨与共融。

朱荔婷

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艺术学在读博士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福建省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秘书长

丹青细琢开生面 白描精研拓新颜

白描艺术亘古绵长,积淀深厚,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的画科门类,在中国画中占有着重要的艺术高地。

作为在当代中国画坛颇具影响力的王来文主席,他于白描研究和理论创建上提出了“以线为骨”“素以为绚”等个人美学观,提倡“白描复兴”,进而赋予了白描艺术广博的学术向度、发展视野及鲜活的生命力。从更为深广的意义来看,本次以白描艺术为专题的精研班教学成果展旨在以“精研”为核心要义,在王来文主席的仰观俯察,言传身教,匠心育人,传播义理,开启哲思之下,着力建设白描艺术学术研究和创新型的青年画家文艺队伍。在当下求新、求变的时代氛围中尤为珍贵。

展览将诸多学员的白描佳作密集地、成体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共同呈现了当代语境下白描创作的整体风貌,又展现了多元的创作题材和风格样貌的拓新。整体来看可分为四类题材与风格:一是对于经典式和传统精华的精深探研。如黄宣红的《临送子天王图》、黄佳琦的《临陈子奋白描》等作品,凝聚了作者对于古典传统的尊敬和深研,使观者犹如在艺术时空的穿越中感知经典之作的精神气象。二是对于在地性和文化建构的聚焦表现。如王爽的《惠安女系列》以近距离视角与白描语言相互映照,生动展现闽南地域的人文风情;周莹的《昆曲人物系列》以畅达而有韵致的线条多维呈现了昆曲文化中人物个体的细微情愫。三是对于意象性和生命意识的精微表现。如张艺的《小桃灼灼春色酣》以沉健、流畅的线条作为一种召唤结构,呈现一种视觉张力和感染力;钟舜敏的《冬暖馨声》在现代图式中将线与色进行意象叠加、映照,焕起观者对于故园的皈依眷恋;关铭华的《再力》着意表现一种对于自然生命的深情礼赞;沈逸芸的《又见芭蕉展半心》、江瑜的《植物园写生一》、刘晓龙的《葳蕤》、鲁剑桥的《一枝新发状元红》、陈喆的《繁英密叶》 、杨妮娜的《春日百香果写生》、郑桂丽的《幽谷熏风》、樊煜的《生生不息》等,其线条或精微细劲,或连绵流畅,或飞动飘逸,或简重精熟等,以线造型、以线塑形表现闽地自然物像动人的内美,意趣盎然,蕴含个人审美意趣和价值追求。四是对于创新性和时代图景的写像。如石扬子的《鱼翔潜底》以富有个性化的造境形式,赋予作品一种奇幻的现代气息,打开了当代白描的创作视域;周扬乐的《强国之翼》将现代化建设作为连同历史与现实的表现载体,借助特写的视角营造出现代工业图景;陈秋渊的《澳门筷子基街系列》、林静雯的《泳池旅记》展现了叙事性、趣味性与绘画性的同在。整体观之,仿若一条奔涌向前的河流,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这其中既有着向前流动溯洄中国传统经典白描的形质和美学特征,又涌现出时代语境之下白描艺术的新语言、新题材、新特质和新活力。

歌德曾论作品说:“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意义经过努力可以把握,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作为一个广度、深度、温度三者兼具的白描精研教学成果展,无论是对白描传统精华和经典样式持续性的精微探索,还是对物像情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细腻表现,抑或聚焦于闽地人文风情和故园风物的表达及白描技法观念的融创,皆以白描本体语言为核心建构,在“素面元无粉黛”之貌和淡豪轻墨之间,让观者窥见形式美的深妙。

行进中的当代白描艺术创作,在王来文主席的引领下,对中国白描的当下探索和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且专业综合素质突出的学员们,既是白描艺术的实践者和思考者,也是白描复兴的重要新力量,更是未来,如同灿烂的群星点亮了艺术的星空,让白描艺术在新时代复兴、衍进且生命绵延。

兰寿春

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为复兴白描鼓与呼

中国白描艺术源远流长,是具有民族性格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王来文深耕白描艺苑几十年,守望传统,践行当代。近年来,他又致力于白描艺术的复兴,不仅在各大学讲坛奔走呼号,而且身体力行,口传心授,培养一批又一批杰出弟子,充分展现一个画家的时代担当,彰显当代中国画家对民族文化之根的守护与展望。

王来文立足传统,他的背后是悠远而清晰的中国画文脉。在山清水秀,有“海边邹鲁”之称的福建历史上,涌现出南宋之陈容,明代之边景昭、吴彬、曾鲸,清代之马元钦、上官周、黄慎,近现代之李叔同、陈子奋、郑乃、李耕等一批享誉海内的白描艺术大家。其中,王来文对上官周、黄慎的白描艺术研究甚深。上官周是清代康乾年间著名画家,以白描人物、山水见长,曾奉诏上京绘《康熙南巡图》,晚年绘成《晚笑堂画传》。王来文认为上官周的白描人物画“以神写形,形神毕至,有象外之意,形外之神,神外之韵。每个人物的气质、精神、性格,不仅精准丰富、传神于心,且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虽是用工整的白描手法,却有写意的意象精神,形意俱足。”黄慎师承上官周,是上官周的得意弟子,也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王来文认为,黄慎“其人物画的造型、笔墨特征,穿透中晚清画坛,一直指向近代,走向当代,对近现代乃至当代人物画都有重大影响。”“近代福建画坛的李耕、李霞、张良、黄羲,不管是人物造型还是笔墨线条都有黄慎的笔墨余韵。从这意义上说,黄慎是属于传统的,也是属于现代的。”由此可见王来文对传统文脉的熟稔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王来文潜心艺术,超然物外,人品画品颇有“君子之风”。上官周有一首诗阐明自己晚年作画时的心态:“老来疏世事,泼墨寄闲情。山自云中出,烟从涧底生。暗泉虚月色,古树涌秋声。此意归神化,微茫空太清”(《作画》)。“寄闲情”,就是超越功利目的,进入深思飞扬、灵感降临的状态,因此,他的画能够达到“微茫空太清”的“神化”境界。王来文可谓深得其传,他选取故乡风物中十分熟悉的水仙、幽兰、荷花、鞭炮花、海棠花、紫藤、海棠、菖蒲等野逸花草作为创作母题,在汲取闽地风物养分的基础上,进入更为深入、自由和纯粹的创作探索,达成“素以为绚”的美学追求,也正如他的人品一样自然、质朴而又高雅华彩。

王来文复兴白描,他的身旁站着众多年轻才俊。近年来,王来文回报桑梓、反哺社会,创办了公益性质的“王来文白描艺术精研班”。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的他,为之倾注大量心血,无私奉献,教学内容涉及白描理论与实践、外出写生、书法研究、文学写作等多个领域,总课时达几百学时。这些学员的作品,都展现出较高的白描水准。他们描绘的花果疏密结合,高低有致,如江瑜的《植物园写生一》、杨妮娜的《春日百香果写生》、沈逸芸的《又见芭蕉展半心》,画面讲究布局,创造性地表现了花果的盎然生机,虽无敷以色彩,依然透露出叶绿花红的色泽。有的作品线条劲健,充满阳刚之气,如陈诗尧的《秋趣》、林静雯的《泳池旅记》、钟舜敏的《冬暖磬声》,线条沉稳,柔中有刚,充分体现了“以线为骨”的旨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王来文培养的一期又一期来自福建各地市及省外的高校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文艺群体的美术新人,必将像一颗颗文艺的种子,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白描艺术的复兴指日可待。

王若伊

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艺术学博士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白描,何以动人

白描,作为一个独立画种而言,比起其他绘画方式,它的弱势非常明显:画面缺乏色彩。当一幅绘画失去色彩,它对人的视觉吸引力会大大减弱,这是由人体感官生理性所决定的。而白描,却以其黑白极简的艺术特性,吸引着古往今来众多国画大师为其倾尽精力,如痴如醉。我们不禁追问:白描,何以动人?

近日龙岩市美术馆展出的“以线为骨——王来文白描艺术精研班教学成果展”,恰恰要进行这样一场充满视觉挑战的艺术之旅。所有展品均为白描作品,它们以素面朝天、坦荡诚挚的姿态,邀请八方观众前来探索和体味:仅凭线条,究竟将如何构建当代中国画的审美领域。

走进本次画展,可见艺术家们匠心独运,作品虽然主题迥异、各有所长,但都摒弃了喧嚣浮躁,关注形体本质,删繁就简,集中精力,全心挖掘中国画中那些婉转的线条在时下画坛所可能构成的美感区间。在粗细、疏密、虚实、浓淡、俯仰横斜、徐疾顿挫之中,描绘花鸟鱼虫,人群风物。画家们力图用丰富的形式和熟稔的技巧,描绘视觉节奏的起伏,表达情绪微妙的跌宕,观照对象的形体结构之美,体察万物内在的质感气韵,用一系列高水准的白描艺术成果,引领观者一同触及国画大观园中那处至臻纯粹的审美境界。

道家有言,“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白描绘画,以其冲淡隽永、耐人寻味的审美特质,与东方美学所推崇的抱朴、守拙、典雅、端庄等艺术旨趣相互契合。而白描所倚仗的线条功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绘画的根基。白描的魅力三言两语难以说尽,但也许,正是白描中那些注定失去的颜色,反而带给了它自身近乎无限的可能,最终成就了这一画种洗尽铅华、卓然独立的动人之处。

陈荣阳

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教授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原遵义市文艺评论协会副主席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摇曳的不止是清风

著书立说,一直是古今中外有志于攀登艺术高峰人的基本共识,以写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基本已经成为大师、巨匠们的共同标志。作为中国画坛颇负盛誉的名家,王来文先生近年来的一系列艺术追求,可以看出其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朝向这个目标。

近年来,王来文先生沉潜古典、追摹上贤,别出机杼地提出“闽人尚线”一说,并且从众多闽地画家中爬梳剔抉,整理出一条脉络清晰的传承与影响脉络。这样一种考据整理的过程,毫无疑问是一次王来文先生对自身多年艺术创作与艺术追求的总体反思与检阅。静默于心,思接千载,艺术家的一次次蜕变与升华,最终成为大师、巨匠,往往就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与检阅中吧?

当然,更难能可贵的是,王来文先生能带领一班后辈学生,共同来参悟、探寻“闽人尚线”这样一种艺术领悟。入于里更出乎外,艺术的真谛,不就在其中了么?

王来文先生有一幅作品,叫《摇曳的不止是清风》,其内容为几条南瓜藤,在微风吹动下摇曳生姿,颇有意趣。风带动万物,形诸万物。这也是我在看本次画展时候的感触。一个展览,不仅有作为师长王来文先生个人思想的驿动,更有其学生们样式丰富、风格各异的作品,王爽《惠安女系列》线条新奇,陈秋渊《澳门筷子基街系列》妙趣无穷,沈逸芸《又见芭蕉展半心》野趣横生,林静雯《泳池旅记》古意盎然,漫步其间,恍若置身于一整个庞大的多声部、多呼应的协奏曲中,忽而恢宏大气,忽而低回婉转,令人目不暇接,啧啧称奇。

来文先生,有夫子之风!

傅修才

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副教授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白描,线条上的咏叹

白描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技艺,是书画艺术的根基。龙岩美术馆 “王来文白描艺术精研班”教学成果展,为我们带来当代福建特色的白描艺术盛宴。这些作品注重从生活中汲取题材,主要聚焦于传统物象和现实生活。作品中的植物、花卉和人物,沿用传统线描画法,都用最简练的线条勾勒呈现。然线条更加松灵、通透、飘逸,构图更具形式感、秩序感、和谐感,再辅以色墨交融、写意工笔交融,不加烘托渲染,就建构了鲜明生动的形象,营造出闲和、宁静、优雅的意境。作者们把生命的感悟激情和时代精神融入到线条之中,为笔线注入了生命的力度和活的灵魂,使意象蕴含着时代的气息,表达了对人生和生活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结,把白描这门传统技艺很好地做了当代的转换和当代的运用。这背后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精神,也是一种超然的价值观,更是对王来文先生的白描艺术创作与研究理念的继承和创新。

作者:王爽 名称:《惠安女》系列 尺寸:50x50cm

  作者:石扬子 名称:《鱼翔潜底》 尺寸:164×74cm

  作者:刘晓龙 名称:《葳蕤》 尺寸:180x97cm

  作者:江瑜 名称:《植物园写生一》 尺寸:97x180cm

  作者:关铭华 名称:《再力》 尺寸:220X180CM

  作者:杨妮娜 名称:《春日百香果写生》 尺寸:60x40cm

  作者:沈逸芸 名称:《又见芭蕉展半心》 尺寸:138x68cm

  作者:张艺 名称:《小桃灼灼春色酣》 尺寸:200×200cm

  作者:陈喆 名称:《繁英密叶》 尺寸:85×46cm

  作者:陈诗尧 名称:《秋趣》 尺寸:200x120cm

  作者:陈秋渊 名称:《澳门筷子基街系列》 尺寸:198x90cm

  作者:林静雯 名称:《泳池旅记》 尺寸:180*92cm

  作者:周莹 名称:《昆曲人物系列》 尺寸:69x138cm

  作者:周扬乐 名称:《强国之翼》 尺寸:240x170cm

  作者:郑桂丽 名称:《幽谷熏风》 尺寸:360*52cm

  作者:钟舜敏 名称:《冬暖馨声》 尺寸:180cmx200cm

  作者:黄佳琦 名称:《临陈子奋白描》局部 尺寸:50x170cm

  作者:黄宣红 名称:《临送子天王图》局部 尺寸:35.5x338cm

  作者:鲁剑桥 名称:《一枝新发状元红》 尺寸:160x85cm

  作者:樊煜 名称:《生生不息》 尺寸:62x18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