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艺术频道 > 艺术评介> 正文
《虎兔寓言——袁文彬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举行
2023-06-20 11:06:05 来源:锦都艺术责任编辑:冯韵

▲ 研讨会现场艺术家袁文彬先生和嘉宾合影留念


研讨会现场哲学家、艺术批评家发言文稿(第一期):荣剑、殷双喜、赵士林

▲本次策展人、著名艺术批评家,北京锦都艺术中心董事长、艺术总监荣剑先生致辞

袁文彬《荣剑先生》

60x60cm

布面油画

2023

荣剑:

今天下午举行关于袁文彬哲学问题的学术研讨会,我们邀请了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共同出场,就袁文彬这个展览所提出的哲学问题进行探讨。我期待这个展览成为一个艺术史的事件,为什么这么说?是基于类似的事件以前没有发生过,那么它可能具有艺术史上的意义。今天的研讨会能否在后来被人们不断提到,取决于今天与会者的发言水平。至少在这个活动以前,就一个艺术家的展览而进行艺术与哲学的对话,还从来没有过,因此,我对今天的研讨会抱有很高的期待。

今天参加研讨会的哲学家代表有:赵士林先生,何怀宏先生,黄裕生先生,夏可君先生,胡赳赳先生,周濂先生;艺术批评家代表有:殷双喜先生,吕澎先生,李公明先生,王春辰先生,高岭先生,杨卫先生,范晓楠女士,杜曦云先生。我要向他们今天参加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先谈一谈做这个展览的基本设想,为此我写了一个简短的前言,主题是艺术期待哲学的介入或审判,审判这个词来自于阿瑟·丹托的一篇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两个艺术史的事件, 第一个事件是丹托在一个展览会上看到了一个装置,装置桌子上面摆了很多书,这些书都是来自一些著名的哲学家,丹托当时提出的问题是,艺术家把哲学家的著作放置在他作品的台面上,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对哲学家的一种尊重?还是说哲学的著作只是一个作品的摆件而已?这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艺术如何来看待哲学,它的立场和态度究竟是什么?

第二个事件是安迪·沃霍尔那个著名“布里洛盒子”。对阿瑟·丹托来讲,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与超市所购买的布里洛盒子看上去高度类似,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为什么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是艺术品,而超市的布里诺的盒子却不是艺术品?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界限,究竟由谁来确定?这就是哲学问题。对艺术的解释权应该由谁来掌控?我觉得阿瑟·丹托对自己是有一个期许,就是认为解释艺术的权利不是艺术家,而是哲学家。阿瑟·丹托是美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他曾经担任过美国哲学学会的主席,也担任过艺术学会的主席。这两个显赫的身份表明,他在哲学和艺术领域都具有权威地位。一方面,他在解释布里洛盒子是不是艺术品的时候,把权利授予了哲学家,同时,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我在展览前言里提到的“没有艺术的哲学,还能不能成为哲学的”的问题?问题很精彩,要看看中国哲学家是如何回应的。

我在邀请哲学家来参加这个会时,陈嘉映老师和黄裕生老师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向我表达了他们对艺术的一种隔阂,从我观察角度来看,在中国现当代艺术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哲学家实际上是缺位的,只有少数像夏可君这样的哲学老师参与到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中,大多数非常优秀的哲学家,实际上是对波澜壮阔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保持着一个相当远的距离。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艺术的发展如果没有借助于哲学的推动究竟能够达到一个什么高度?第二个问题是,如果说我们的哲学家长期忽视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所提供的经验,他们的理论建构就很可能是不完满的。我们很清楚康德三大批判的重要性,《判断力批判》涉及到了艺术的批判。黑格尔的理论建构也具有同样的诉求,他关于宗教、哲学、艺术的叙述,是作为绝对理性发展的三个必要阶段,没有经过艺术这个阶段,绝对理性是不能完成自我实现的。

我今天谈这些话是要强调哲学和艺术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既古老又非常复杂。我借用阿瑟·丹托的话来指出这一点,他研究西方艺术是从柏拉图开始。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的看法是强调人类生活在一个非常深的洞窟里面,人们是通过外面的光投射到洞壁之后对世界本质有所了解,艺术可能就是这一束光,真正要洞察世界的本质,只有哲学才能完成,哲学家就是哲学王。柏拉图的理论现在已经成为哲学史的常识了,但是,对于中国的哲学家和艺术家们来说,关于哲学和艺术的关系的认识似乎还没有充分展开,尤其是中国哲学家和西方哲学家之间,就认识哲学和艺术的关系而言,还是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差距。海德格尔就写过非常精彩的艺术批评,他认为个人的存在主义的最后实现,就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他在评论梵高画的一双靴子,从这双靴子上想象到的是一个农夫的希望,是对大地的联系。如此联想完全超出了一般性艺术批评,而是把艺术批评上升到存在主义的哲学高度上。总之,我觉得艺术和哲学的关系,需要分析,需要做出一些解释,哲学与艺术互相缺位的情况,应当被改变。

袁文彬《海德格尔》

60x60cm

布面油画

2020

我们今天借助于袁文彬老师这个展览试图突破哲学和艺术之间的瓶颈来打通两者的关系,我们是期待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和哲学家举行深度对话,借助于今天这个平台,借助于袁老师这个展览,构建一个艺术史事件,这是我对于今天这个展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期待。

袁老师他刚才已经对今天的展览作品进行了导览。我最早接触他的作品,是他画的海德格尔肖像,很生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个艺术家能够把哲学家的外在形象表达出来,不在于他仅仅掌握一种绘画技术,而是说这个艺术家本身具备了一种哲学素质,他对哲学有感觉,在有感觉的前提下,才可能把它表达出来。哲学家在解读艺术家的作品时,存在着解释上的困惑。这涉及到艺术家如何来呈现他的哲学问题?哲学是高度抽象的一个话语体系,没有形象性,它是通过概念、推理和理论的表述来构成一个叙事系统,进而阐释对世界的看法。艺术家表达他的哲学观念,当然是通过形象、通过故事、通过叙事。艺术家之所以把这个展览确定为一个“虎兔寓言”,有来自于他童年的记忆和启示,他早年在庙里所求到的一个揭语,对他后来的创作构成了一种影响、一种暗示或一种寓言。因此,他构想的虎兔寓言究竟有什么哲学含义,他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我们观众来讲,我们有我们的理解,观众未必一定跟着艺术家的思路来阅读他的作品。这是一个双向的阅读过程,包括哲学家与艺术批评家的对话。今天这个展览,艺术家是要表达两个重要的年份,一个是兔年,一个是虎年,这两个年份既对艺术家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家的两个重要的时间之窗,在这个两个年头里发生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情。面对这些绘画作品,你会感受到艺术家在思考和表达发生在虎兔之年的这些重大事件,艺术家有观察世界和表达世界的独特方式和哲学问题意识。举行今天的研讨会,不见得是要充分理解或阐释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他提出的哲学问题,重要的是他的虎兔寓言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启示,艺术或艺术家提出的时代关切,究竟应该在何种理论层面——哲学、社会学或历史学——得到应有的回应。

我先做这些铺垫,下面请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们发言。


▲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双喜先生发言

殷双喜:

艺术和哲学是这些年来我们在美术学院艺术史教学中回避不了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很早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20世纪很多哲学家对艺术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这些哲学家似乎都有自己喜欢的艺术家,通过艺术来进行哲学的探讨,或是通过哲学来介入艺术分析。刚才荣剑提到了海德格尔对梵高的赞赏,但是后半节你没有说,就是海德格尔对梵高的《农妇的鞋》讲的一段话,后来受到艺术史家夏皮罗的尖锐批评,而且有一个很激烈的讨论。夏皮罗作为艺术史家觉得海德格尔对梵高的解释有很大的主观性,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提出一个问题——哲学家如何理解艺术。一种是现象学的解释,而艺术史家对艺术的理解是一种实证主义。夏皮罗觉得海德格尔讲的是自己对这双鞋的认知,而这双鞋不一定是农妇的,它可能就是艺术家自身生活的一种表现。这里头涉及到一个可能的存在和事实的存在,也就是说“事件”和“事实”是不同的。这样的讨论包括丹托对安迪-沃霍尔的高度欣赏。特别是还有再往前法国哲学家萨特对贾科梅蒂雕塑的一种特别的讨论,作为支撑自己的存在主义的一个案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丹托涉及到的“艺术终结论”一会儿春辰可以讲的更好。但是从黑格尔开始拿艺术说事儿,大概的意思是艺术是第一阶段,到后来就转向哲学,进一步转向为宗教。

袁文彬《双喜先生》

33x33cm

水墨

2023

这种艺术终结论一直到丹托这里。丹托说终结不是消亡。丹托认为艺术有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代阶段、后现代阶段,这么一个大的艺术史分期,他认为古典阶段的代表是黑格尔,现代阶段的代表是格林伯格,而他的思想是后现代时期的代表。今天能够跟各位哲学家见面,我特别愿意向你们学习,多听听各位的意见。

我简要说一下我对袁文彬的理解,袁文彬在我们中央美院油画系研修过,他早期的画很早就体现出对社会现象,特别是对流行文化的敏感,他画那个麦当劳,画麦当劳门口的椅子和麦当劳的形象,他对流行文化和时尚十分敏感。上次我去天津美院看了他的展览,他画了普京、特朗普,画政治人物和世界大事。我觉得这一类艺术家,也是一种社会性的主题性绘画艺术家,他跟我们理解的当前那种国家主题性创作不同。他心目中有自己的主题,也就是哪些东西在他看来可能对人生、社会,对生活是有价值意义的,他感兴趣。所以最近这些年来他对肖像画做了大量的探索,我们在展览中看到他画的哲学家名人肖像,桌子上又放了我们这些人的肖像,我觉得这不是他的游戏之作。我们可以看出他通过肖像对人的内心思想的一种兴趣。艺术家能不能用画笔直探人心?这个东西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他和文学家对人心人性的刻画,是不一样、艺术家的这种具体性,个体性跟我们哲学的宏观的概括不同,就是千千万万个体,他们形成一种宏观的整体的人类图景,个性虽有差异,但有没有一种统一的内在逻辑性?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是否就像黑格尔说的“绝对精神”在运行。我觉得袁文彬从画家的角度以一种形象的方式来切入。他画了很有名的周老虎,还有这个阿布拉莫维奇和布雷,布雷是阿布早年的情人。这张画可能各位哲学家还不太熟悉,我简单的介绍一下画的背景。阿布是当代最著名的行为艺术家,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父亲对她的管理特别严,她有极强的叛逆性。用自己的行为艺术在西方世界掀起轩然大波,乌雷是他的情人。后来两个人分手,他们曾经做了一个行为艺术。两个人从长城的两端向中间走,最后会合。阿布后来在美国的大型个展上静坐,她没有想到乌雷悄悄地进来,坐在她的对面。这个时候,乌雷跟他都已是老人,两个人不说话的对视,咱们说和解也好,再重逢也好。袁文彬画他们两人的头发边在一起,我觉得是袁文斌的创造就是画出了那种又断又联的关系。就是说几十年不见,但心理上仍然是相连的。

袁文彬《周老虎》

120x200cm

布面油画

2011

周老虎这个事儿大家知道,涉及到图像与真实的问题。周老虎本名周正龙,他是陕西镇平人,2007年他声称自己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公开后受到网友和专家的质疑,引发巨大关注,周坚信自己看见了老虎。质疑的人说这不可能,那是摆放的一个图片在林子里,周老虎后来因诈骗罪被判了刑,出狱后继续上山找老虎。图像的特征是,局部的东西可能是真实的,但整体表达的结构和解释具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每个人都在图像的解读过程中把自己的知识背景填充进去。比方说袁文彬画中的和平鸽。你不附加和平鸽的和平含义,它就是两只鸟,如果换成猫头鹰,又会有人来解释,他画猫头鹰你画麻雀。今天我们所看见的各种物象都会被赋予的一定社会内容。在我们看到的图像的背后,阐释的途径路线方法很多。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图像阐释泛滥的时期,有时候过度阐释,就会显得很怪异。我先说这么多,谢谢。


▲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大弟子,中央民族大学哲学教授赵士林先生发言

袁文彬《赵先生》

33x33cm

水墨

2023

赵士林:

1 首先谈谈对荣剑导言的感受。

看了题目,我这个美学出身的觉得有些尴尬。那个题目不是针对哲学家,而是针对搞美学的。搞分析哲学的、搞西方哲学史的,完全可以不理会艺术。哲学和艺术的桥梁是美学。美学是艺术哲学,哲学对艺术的失声,其实是美学的失职。

荣剑在导言中提到了杜尚的《泉》。我特别有兴趣。达达主义代表作《泉》的意义,是它开创性地制造了艺术和现实的零距离,颠覆了艺术史。因此被称为“反艺术”。尽管传统艺术不能说灰飞烟灭,但已受到质疑、冲击和挑战。如果说这是一场艺术的危机,那么它恰好需要哲学来救场。如果没有哲学视野。《泉》的堂而皇之的登场,只能解释为艺术直接消融于现实中,艺术自身消亡了,(或者更准确地说,传统艺术成为历史,成为博物馆的文物。)

杜尚的《泉》当然是对安格尔的《泉》的颠覆。如同他给蒙娜丽莎画上胡须是对达芬奇代表的文艺复兴经典的亵渎式否定,走下楼梯的女人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具象的否定。都是对传统的古典美的清算。

艺术家们会说,杜尚的划时代贡献是,他令艺术走出了艺术,艺术史的殿堂坍塌了。但是,出自哲学视野的阐释是:杜尚没有消灭艺术,也没有颠覆艺术史,而是转换或开辟了艺术的另一个维度。

(人们会问,从现实中拿来艺术,将现实理解为艺术,现实自身就是艺术。那么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这个伴随着艺术的诞生而诞生的古老问题被解构了?没有,从美学的角度看,其实就是转换一个维度。转换人们对艺术和现实传统关系的理解,赋予艺术也赋予现实全新的意味。)

这个转换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它的前瞻性。最富颠覆性的杜尚所代表的达达主义以及其他一些先锋艺术、实验艺术又是最富于哲学意味的艺术现象。它们的哲学意味在于开辟了新的富于前瞻性的审美维度,审美客体抹平艺术和现实也就是审美主体抹平趣味的雅和俗,高和低。

艺术在迎接一个大众时代。

第二是它的双向的时代嘲讽。

从艺术本质看,不经艺术家的任何艺匠经营,直接将现实生活中的物件儿定性为艺术品。这艺术品不是艺术家的创造,而是艺术家的诠释。或者说将诠释当成了创造。这与其说是艺术家对现实的敬畏谦卑亲和,不如说是艺术家对艺术的一种祛魅,一种嘲讽。

从审美趣味看也可以说它是嘲弄工业时代人们的狂热盲目的物质主义膜拜。小便器俨然成为艺术品。人们将小便器崇拜成了艺术品,其实是讽刺了对工业产品的畸形迷恋。

第三是政治抗议。

这当然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达达是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的艺术反馈,是世界大战人类空前惨剧刺激了艺术家的独到思考,)艺术和现实关系的颠覆作为艺术抗议同时是某种政治抗议。正如达达主义者乔治·里贝蒙-德赛恩说:“我们知道达达主义对政治的态度,它用笔摧毁后者,忽视后者。这场运动反抗各种权力,支持各种自由。”

(社会学的意义之外,就艺术史自身来说,达达等现代派的应运而生唤醒了新的感受,刷新了旧的传统,创新要求令艺术溢出了艺术,走出艺术的传统藩篱。艺术不再独居一个殿堂,而是开放了天地。从艺术就在身边,就在万物,走向艺术就是身边,就是万物。)

如果再切入艺术和艺术家的角度,那么杜尚的颠覆可以说是没有艺术的艺术家,无需艺术的艺术家。

或许,贡布里希是对的:“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

(总之,用查拉在《达达主义宣言》(1918)里的话说,就是:“进行彻底的清洗……”)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达达主义乃至其他先锋实验现代艺术流派只能产生于西方。它是一种全息的文化运动的一个侧面。它和尼采叔本华存在主义哲学等构成一个共生的有机的文化图景。

鲍桑葵在他的《美学史》中说东方人的审美意识缺乏思辨深度。我深以为然。我想这是我们的传统艺术史陈陈相因的深层哲学原因。但西方艺术不断创新,异彩纷呈,还有个文化气质、文化模式问题。西方艺术的发展有浮士德精神的底色,中国艺术史则是一个平面的循环。

然而,杜尚的达达主义也好,其他现代派艺术也好,都不能真正的破坏传统。或者说,破坏的过程同时是创造的过程。

袁文彬《荣格》

33x33cm

水墨

2023

不是摧毁,而是创新。

它使艺术永远保持一种张力,令艺术史更加波澜壮阔。

杜尚给蒙娜丽莎安上胡须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还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杜尚给小便池命名为《泉》之后,安格尔的《泉》还是价值连城。所有现代后现代的艺术运动,都不过是给艺术的大海增添了新的波澜,而不是消灭了大海。

(哲学,接着西方讲。艺术,也要接着西方讲。

接着中国讲,只有材料的意义。方法也是西方的。否则只有痴人说梦。例如那位新儒家最有思辨性的牟宗三,其亮点与其说是借康德讲儒学,不如说是借儒学讲康德。

因此,我赞成西体中用。)

现在,我谈谈袁文彬先生大作的感受。

第一,虎兔寓言这个题目起的好,也让我想起狼和羊的寓言。

虎兔这一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的符号,有它独特的效应:让人直接切入这个民族文化的深处,文化的底层,甚至带有某种文化密码、精神图腾的意味。

由虎兔寓言想起虎兔相逢。

袁文彬《哈贝马斯》

33x33cm

水墨

2023

第二。文彬先生将生物链顶端的虎和末端的兔,和谐共生、融于一体就是个巨大的反讽。喜欢这种反讽。这种反讽当然是一种抗议。艺术若不能承担政治抗议社会抗议的功能,其审美整体上讲肯定流于猥琐。虎兔寓言和西方现代派艺术在嘲讽和抗议这一点上倒是有某种呼应。当然。文彬先生还是以传统的意像、符号、象征来观察、思考、表现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但是,也有变形,给人荒诞感。

艺术意象是多义的。无论对于审美客体还是审美主体都是这样。文彬的虎,可以理解为迷茫、可以理解为哀嚎,可以理解为忐忑,也可以理解为踌躇,理解为抗议,理解为向往,但它确乎不是威武雄壮的虎,不是叱咤风云的虎。这就体现了某种讽刺性。

那副《庚子惊蛰》震撼了我。我不从乐观或悲观的角度理解它或阐释它。我看到的就是灾难、毁灭、焦灼、恐怖、混乱、慈悲、救赎等构成的世界图景。太空背景的大白寓意犹深。由于太空背景。乍看误以为是宇航员。但成群结队的行进,让你猛然想到,那是给我们复杂感受的大白。那是庚子年的形象大使。

总之,虎兔寓言是一种嘲讽。令我想起奥威尔的《动物庄园》,特别想起《动物庄园》的后期。

第三,作品触及的画外的问题很重要。例如周老虎。令文彬先生大作品形成了强烈的批判性。

从周老虎我想到马保国,他们体现的是一种时代精神。他们,还有夹头、带鱼等,是时代的宠儿。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善恶真假正邪,已经不是一般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观察、表现、思考他们,真是脏了艺术家的笔,也脏了哲学家的笔。

但是,他们或许正是中国的后现代艺术家的绝好题材。

因为艺术家的个性追求,是对社会标准化的顽强抵抗。

《泉》是这样,文彬先生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



关于艺术家

袁文彬简历

1968年出生于福建上杭县

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

1996毕业于中央美院助教进修班

2007年中央美院访问学者

现为天津美院教授、油画系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个展

2021年《魅力的本质-袁文彬作品巡展》天津滨海美术馆

2021年《魅力的本质-袁文彬作品展》武汉美术馆

2019年《得之自然-袁文彬写生作品展》大连市美术馆

2018年《众生世相-2018袁文彬作品展》无锡凤凰艺都美术馆

《流行与经典-2018袁文彬作品展》山东半岛美术馆

《图像的维度-2018袁文彬作品展》岭南美术馆

2017年《朋友圈-袁文彬的微信时代》凤凰艺都(北京)798艺术中心

2008年《五夸克—袁文彬作品展》上海多伦美术馆

2007年《复式经典--袁文彬作品展》北京798圣东方艺术机构

1997年《都市人格—袁文彬作品展》福建省画院

1994年《袁文彬油画作品展》香港视觉艺术中心

重要展览

2019年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展

“后学院”中国八大美院油画研究展

“境现”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波恩)

“记忆与梦想”2015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

可见之诗-2014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

沃土中原-2014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

2014交互视像--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台湾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2013再写生共写意--中国油画名家写生研究展(中国美术馆)

艺术家眼中的中国-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展(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第25届亚洲艺术展(蒙古乌兰巴托)

第四届成都双年展

中韩现代精锐画家大作展(韩国首尔)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中国美术馆)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选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