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艺术频道 > 艺术评介> 正文
黄幸梅的水彩艺术
2023-04-17 11:50:21 来源:责任编辑:冯韵

存在与想象之间

——黄幸梅的水彩画

易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艺术评论家

水彩是不好掌握的工具,看起来很简单,形式也不复杂,很方便写生,或是画小品。说它不好掌握,就是说它很难进行深入的挖掘,简单的手段与形式不易进入精神与思想的层面,达不到大型作品与高级艺术的要求。水彩画很少引起批评的关注。如果水彩画进入美术史的话,也都是作为高级艺术的辅助工具,用于速写、草图或记录。但是,自现代艺术以来,水彩画的作用好像有了变化,它不再拘泥于客观的描写,从属于油画的规则,而是成为艺术家自我表现的手段,进入到一个精神的领域。

黄幸梅的水彩画就很不一般,虽然她技法很好,但不是客观的描写,而是情感的抒发,想象的凝聚和主观的表达。水彩画本来是写实的,水彩的技法总是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描写展现出来。在黄幸梅的水彩画中,用水较少的作品比较写实,轮廓线非常清晰,形象也很准确。构图很有特点,形象充斥整个画面,有点像抽象艺术的满幅构图,不是为了再现对象,而是一种近距离的观察,带着期盼与观念的观察,表现的则是观察的感受。如果再画精细一些,就是超现实主义了。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是要说明,黄幸梅的画基本上是主观与想象的,即使是静物写生,也有着超然对象的意味。湿画是黄幸梅水彩画的特点,用水不是玩水,水的把控与形象的把控是一致的。湿画法本来是水彩的基础,但黄幸梅这儿,湿画却有观念的性质。在她的画中,黑色的运用很有味道,她追求传统水墨画的情趣,黑色如同水墨的线条,用来概括形的轮廓和中和色彩的对比。但是,她的墨色又不同于水墨画,由于湿底的作用,墨色块没有明确的轮廓,不是固定的形象,往往与周边的颜色融合和渗透,产生一种雾里看花的效果。这似乎又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另一种意境。墨色与颜色在黄幸梅的画中既是互补的,又是对应的。在力求明确的形象时,墨色起到构形的作用,而在要做意象表达时,墨色又提供了一个模糊的想象的空间。这一点与水墨画是不同的,由于材料和技法的差异,湿画法的水彩没有清晰明确的轮廓线,色块的边缘总是向旁边扩展,形成色与面的交错。黄幸梅在作画时,不是穿插干画法来确定局部的轮廓,而是让“水”放任自流,画面上模糊一片,各色形等亦明亦暗,似有似无,本来是一个写生的场面,却像是一个想象的空间。实际上,她追求的就是这样一个空间。她不是用水彩技巧来写实再现,她是在有意无意地进入一个超现实的领域。墨色的运用就是有意为之,想用水墨与水彩交织,探索传统艺术的意象。但另外三个要素又使她脱离刻意的规定,而进入一个自我的想象的世界。她的构图是不标准的,没有一个中心点,画面上的东西好像是向四周扩散,目光随意地游走,表面上是不经意地截取一个视觉的断面,实际上是幻觉的使然。其次是线的收缩和面的扩张,这是在于她对水彩技巧的独特理解。比如,像《惠安女》这样的作品,虽然有一个确定的形象,却没有一个轮廓线,有点像水墨画的没骨画法,一方面是用面的构成代替轮廓,另一方面是利用水彩的特性,将本来的线条融化为面。形象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面的构成,有一种强烈的形式感。这种形式感既在于对象的启发,也有她内心的意象,一种表现自我的需求。最后是色彩,看过她的画的人,都赞叹她色彩的鲜明与响亮,她似乎没有颜色的顾忌,多么单纯的颜色都能直接搬上画面。她不担心色彩的不协调,虽然不是刻意的安排,但每每在过于冲突的地方,她都会以自己的方式调解这种冲突。如《云烟》(2019),这几乎是一幅抽象画,补色的冲突造成色彩的强度,但穿插其间的黑色与白色不仅衬托了颜色的对比,还使得对比不那么刺眼。

色彩本来不是水彩的强项,但黄幸梅的水彩的色彩很到位,因为她多是采用本能色彩,弥补了水彩在色彩上的不足。透过本能色彩的表达,可以看出黄幸梅的水彩创作的基点,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诗之意境,画之意象”。那不是一种如实的再现,而是心底深处的诗情画意,一种不受意识支配的想象和幻觉。黄幸梅是用小画种做出大事情,不是说她用小画(种)画出了大画的效果,而是说她用这样的工具创造了一个诗情、意象和精神的情境。


艺术家简介

黄幸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现为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院教授

获奖

2000年《南方之二》获第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铜奖

2002年《午后》获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银奖

2003年《三月》获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优秀奖

2007年《七月》获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作品奖

收藏

水彩作品分别被国家重点美术馆收藏。中国美术馆(2006年)、浙江美术馆(2021年),刘海粟美术馆(2002年)、深圳美术馆(2002年)、西湖美术馆(2008年)收藏。


艺术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