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艺术频道 > 艺术评介> 正文
郑幼林 新境自成
2023-04-03 10:56:10 来源:寿山石文化网责任编辑:冯韵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郑幼林

1

阔境之美

十年前,雕刻家郑幼林开始了自己的中国山水景观系列的探寻和创作。

和此前他最为成功的展现内心情感世界的人物作品相比,郑幼林在这个系列中赋于寿山石雕更为远阔的呈现视角。在传统寿山石雕刻的基底上,经过题材深度挖掘、工艺重组和立体视觉体验搭建成具有东方气质的山水景观,既能回到传统,又有当代的体验和审美,拓宽了人们对传统寿山石雕的呈现想象。

郑幼林作 《遥山近水》寿山芙蓉石

中国美术馆收藏

郑幼林作 《移舟换景》寿山芙蓉石

「寿山石一个很好的载体,有着辉煌的历史遗痕,每一块石头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是有生命的,材料本身具有珍贵的价值,任何不是锦上添花的雕刻,无疑是一种浪费。」郑幼林觉得做雕刻能使自我更完善,在修行和雕琢过程中让自己跟这个所处的中国文化有更强烈的一种接触,他有义务要为寿山石赋予符合时代的审美功能和意义。因此,他在这个系列中关注的重点,就是在寿山石雕中寻找中国文化中的阔境之美——或是时代缩影,或是精神遗存,这种东方语境下丰沛且庞大复杂的灵感滋养让想挑战自我郑幼林非常满意。

郑幼林作《寒江独钓》寿山高山石

中国美术馆收藏

郑幼林作《澄怀味象》寿山芙蓉石

作为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现代雕刻家,郑幼林总是乐于在创作中做尝试,在熟悉的命题和题材中,不断突破自己的创作边界。

对寿山石雕创作者而言,开启新方向意味着要放开原有边界,对抗旧作的思维习惯,要不断迭代升级技术、时代精神、审美,去突破创作的极限值。而关于郑幼林开拓的故事要从头讲起。

2

突破边界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寿山石雕创作以来,郑幼林一直在寻求突破,寻找一种寿山石与中国文化的联络,一种天然珍贵宝玉石与人文情感的互通。

从1995年在新加坡举办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作品展——「郑幼林寿山石雕童真展」开始,郑幼林就决定力排众议,在寿山石上再现一代中国人记忆里的童真。他以自己童年经历作为雕刻童真系列的灵感来源,所呈现出积极向上生命力之涌动,气质之活泼可爱,面貌之清新,以一种既传统又先锋的方式赢得了掌声。

郑幼林作 《金色童年》寿山黄巢洞石

关于他对待寿山石材料的创作态度可以从同时期作品中清晰窥见。

千禧年,郑幼林辗转购藏了一块田黄原石,质地通透精美,但带有三道天然形成的裂格。在他人眼里这是有瑕疵的材料,可是在郑幼林看来,这块原石的特征和形状与竹节颇为神似。在审慎的思考设计后,他决定将生发自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世界的“竹子”题材再现田黄之上,田黄上的格裂被极好修饰,最终成为精彩之作《竹报平安》。此作凭借工艺与石材本身完美结合的最佳表现,成为郑幼林创作历程中程碑式作品。

郑幼林作 《竹报平安》寿山田黄石

往后十几年里,继《童真系列》和《竹报平安》之后,郑幼林又从人的精神层面修行智慧出发创造了弥勒和仙佛系列。他的探索方法是,先沉浸感悟弥勒背后的渊源与文化,再从中提取出与人之精神有共鸣的「笑看天下事」、「大肚能容」内核进入寿山石雕刻,最终作品呈现强烈的正向情绪感染力,直指人心。这一时期的郑幼林在寿山石雕中定义了一种天趣自然的审美,为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普通人刻下赞美诗。

郑幼林作 《爱莲摆件》寿山田黄石

福建东南2013释出

郑幼林作 《乐在其中》寿山芙蓉石

2017年10月21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联、民盟中央美术院主办的「禅趣石韵——郑幼林寿山石雕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郑幼林带着自己的《童真》《禅意》《山水》系列寿山石雕作品走进了中国最高艺术殿堂,让观众享受到寿山石作品材美艺精和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以及隽永的精神意境。

3

传统与革新

跟一些喜欢待在安全区的创作者不同,郑幼林的雕刻之旅从来没有暂停,为了保持长久的创造力,他一直在学习。

郑幼林作《荷塘清趣》寿山黄巢洞石

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收藏

郑幼林作 《寿仙人物摆件》寿山田黄石

福建东南2011释出

2014年3月,郑幼林进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的全国「中青年高级研修班」进修一个月;次年,他参加由文化部发起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中国美术学院度过了一个月的学习时光。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碰撞,导师们的领航,使郑幼林重新认识自己的人生追求,开拓了高远的视野、把握了作品创作方向和追求目标。

郑幼林说,他的作品是累积的、是发展的,也是随时代自我更新的,这是他积极拥抱新时代中国精神面貌的态度。不断进入象牙塔学习,郑幼林觉得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有了全新的感悟。他觉得,自己应该要做更有冲击力,更有创新力的东西,去寿山石中印证、强化、践行气象更高远的中国美学,中国山水景观系列开始出现。

郑幼林作《观海听涛》寿山坑头晶石

郑幼林作《心定莲花开》寿山荔枝洞石

他在回溯诗词、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后,进入一种融合状态,灵感由此生发,心境也被打开,郑幼林再次完成了自我的格式化,寿山石雕作品以大手笔大色块营造出中国式的山水表情和昂扬情绪,内里关乎小到亲情、友情、爱情大到家国情怀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郑幼林所作作品《其乐融融》荣获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山花奖」,《搏击》《万象更新》等三十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作品《王质烂柯》《万象更新》等二十多件作品永久入藏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国家级博物馆。

郑幼林作 《搏击》寿山芙蓉石

郑幼林作《永远的红光》

一直以来,郑幼林渴望把传统的寿山石雕刻艺术能够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能够带领观众们去到那个灿烂的、深邃的寿山石雕艺术世界中去。30多年的雕刻生涯,郑幼林一直想要把寿山石雕刻这门手艺带进高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教学和推广。郑幼林认为,对寿山石雕这门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来说,真正更大的作用,是让高校学生认同学习研究并推广寿山石雕和寿山石文化,不但可以习得一技之长,增加就业机会,以此推动寿山石雕产业发展。

郑幼林作《节节高升》 寿山高山石

现在,郑幼林已成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在高等学府开设「寿山石雕」学科进行传授教学。他把自己的创作经历、创作心得、材料的理解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寿山石材料,它与木头、金属、骨头、玉石不同属性,知道如何找到寿山石的最佳呈现方式和最佳语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不同枝法的应用和结合,传统与时尚的展陈设计,让传统艺术获得新生和时代精神。

在和学生相处时,郑幼林积极主动分享自己在创作中的真实感受,快乐的,痛苦的、清新的、悠远的、浪漫的、悲悯的等等,比如以「雪」为创作命题,鼓励同学们在设计时自由想象,激发创造力,表现的形式多样,或以高洁、或以寂静、或以浪漫、或以温馨、或以壮阔、或以精微,这些互动让现在的郑幼林感觉很享受……

2017年中国美术馆《禅趣·石韵——郑幼林寿山石雕刻艺术展》展览现场

如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郑幼林评价一样,郑幼林「看重俗人所看轻的,也看轻俗人所看重的。」「郑幼林对雕刻艺术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对境界的追求,他对雕刻艺术的精益求精,对应于其对生活浮世的禅悟与取舍。」「不但能认真,而且能超越。郑幼林悟得其道,在人生与艺术的双轨中,感念初衷,渐入佳境,可谓智慧大道的行者。」如今已经年逾五十的郑幼林,还在继续向外驰骋,追寻阔境人生。

*郑幼林(1969-),福建福州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光先生,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导、全国技术能手、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优秀人才“百人计划”技能大师、福建省寿山石雕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福州市政协委员、福州市优秀人才。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院玉石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协中国寿山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