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艺术频道 > 艺术快讯> 正文
1962-2023华侨大学艺术系校友寻访
2023-03-28 10:49:04 来源: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责任编辑:冯韵

2023年3月10日华侨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尔义,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全球校友会执行会长胡永,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全球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华侨大学福州校友会秘书长陈举,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全球校友会会长助理林若珍一行四人前往福州拜访华侨大学艺术系62级赵海鹏、林丽良伉俪。

1962-2023

林丽良(左)、赵海鹏(右)

赵海鹏

华侨大学北京艺术系62级校友(舞美组)

华侨大学福州校友会第三届会长

印尼归侨、祖籍中国福建漳浦

林丽良

华侨大学北京艺术系62级校友(舞蹈班)

日本归侨(神户)、祖籍中国泉州南门外晋江十三都。族谱记载,祖先是福建‘九牧林氏’,在清朝乾隆年间渡海开发台湾(台中清水镇),迁台第八代。

父亲林水永:日本神户华侨联谊会会长

姐姐林丽韫: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林丽良家人照片(北京侨联官网2019-6-6)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王尔义院长与赵海鹏、林丽良伉俪交流

福州市鼓楼区赵海鹏、林丽良伉俪家中(王尔义 林若珍 摄2023-3-10)

华侨大学福州校友会会长谢梅玲(1排左1)、赵海鹏(1排中)、林丽良(1排右1)、华侨大学福州校友会秘书长陈举(2排右1)

华大美术学院王尔义院长与华美全球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陈举在翻阅《足迹——北京华侨大学艺术系建系40周年专辑》


《足迹——北京华侨大学艺术系建系40周年专辑》

主编:吴健鸿

编辑:庄镜岩、白锦云、刘娥眉

广告:钟浩、白淑英、胡洁贞、郭虹

封面:许永祥油画作品

封面里:吴万辉国画作品

封面:许永祥(艺术系62级)油画作品

封面里:吴万辉(艺术系62级)国画作品

许永祥(艺术系62级)设计

许永祥(艺术系62级)专修舞台艺术,曾服务亚洲电视台,移居新加坡后,曾任新加坡电视台舞美部门的负责人。后成为画家,其两幅作品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收藏,新加坡国立博物馆也馆藏他的作品。

刘采石:华侨大学北京艺术系主任,鲁迅艺术学院毕业

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1940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在延安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艺开办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系。

艺术系小档案

恭贺北京华侨大学艺术系建系40周年

青春倩影留华园(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2020-11-1)

昔日华园多姿采

华侨大学北京艺术系

艺术系62级(67届)(84人)

系主任:刘采石

以下名单来源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

舞美班(3人)

许永祥、赵海鹏、曾伟强

男舞班(15人)

柯敬志、王锋、钟浩、许任琳、许仕金、李尭兴、凌敏、郑书正、周德和、李光辉、颜焕成、庄镜岩、吴健鸿、李志扬、田忠先

女舞班(23人)

黄秀芬、白锦云、王景珊、白树丝、林万娃、许松香、叶碧玲、蓝玲瑩、林彩兰、罗奇香、刘素琴、伍瑞云、胡洁贞、林丽良、丘玉清、梁伊玉、丘瑞璋、丘紫薇、蒋花娘、杨静玉、谢云瑛、何候玲、陈锋

男声乐班(9人)

陈静德、王鼎进、林清坤、罗祯南、黄良福、游国屏、杨宝怀、关光明、程法清

女声乐班(11人)

刘娥眉、刘坤如、白淑英、吴秀萍、叶秀芳、李丽云、王宝琳、郑顺和、郭虹、包婵娟、关懿珠

乐器班(23人)

周彪、郭梓初、戴英傑、吕炳南、陈士英、蔡思圣、江靖兴、赖作岳、谢治聪、郑如龙、李承健、叶炳昆、游珍嫦、杨佩珍、陈白日、蔡美瑩、叶清萍、韩琳、黄素华、陈秀美、吴万辉、林文斯、欧阳美清

时任华大校长的廖承志(中)看望华大艺术系1962级学生

印尼万隆华侨中学校友官网

侨中学生谢彩月回国,她去了云南文工团。廖承志主持成立华侨大学艺术系,设在北京归国华侨补习学校内,侨中校友有吴万辉、丘瑞璋、林文焮(新)、谢云英等,在文革期间,他们经常被派去为中央部门接待外宾时表演节目。

时任校长的廖承志看望华大艺术系1962级学生

前传:从中侨委文工团到北京华侨补校歌舞班

华侨大学艺术系1962级的前身,是中侨委、全国侨联福建前线慰问团。而这,又得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国际形势、侨务工作及廖公的外交策略说起。

据“小东方”之一员、原华侨大学福州校友会会长赵海鹏介绍,1958年台湾海峡8.23炮战后,中央各部委均派出了自己的文工团或演出队到福建前线慰问三军,惟独中侨委没有自己的演出队,只好抽调北京华侨补校、广州华侨补校及集美华侨补校的业余宣传队,组成中侨委、全国侨联福建前线慰问团演出队,到福建前线慰问指战员。

按照廖公的外交策略,在与没有邦交的国家交往中,外交工作往往是由文化交流先行。而1957年至1962年间,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反华排华浪潮,国内外侨务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光靠几间补校的业余宣传队,已经完成不了接待及慰问华侨、宣传侨务政策的工作。因此,中侨委成立自己的文工团,是侨务工作及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就这样,1960年3月,中侨委从北京、广州、集美等地的华侨补校中,选调文艺骨干,经过考核,组成了中侨委文工团筹备处。“廖公的最终目的,是准备成立一个以面向东南亚为主的华侨艺术剧院,以文化领域为先河,促进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剧院主要为东南亚培养艺术人才,表演以东南亚为主的文娱节目,同时协助侨务政策的宣传和推行。”赵海鹏说。

但生不逢时。因国家经济困难,周恩来总理作出指示,各部委及各省、市文工团,要精简机构、节约开支,未成立的一律不准成立,县以下的文工团一律解散。集中仅仅七个月的中侨委文工团,又要面临解散的命运。

为不增加国家负担,同时又保留文工团,几经周折,中侨委文工团摇身一变,成了北京华侨补习学校歌舞班。一群风华正茂的归侨青年转而成了归侨学生,成为北京华侨补校歌舞班的学员。这之中,有日本侨领的女儿、知名人士林丽韫的妹妹林丽良,有印尼归侨青年赵海鹏、钟浩,有缅甸侨生刘素琴,还有柬埔寨华侨吴健鸿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华侨补校歌舞班还曾被下放到远离北京的云南甘庄坝华侨农场炼人、炼心、练本领。在甘庄坝华侨农场,在北京华侨补校副校长刘采石的带领下,这74名学员管理着十亩水稻田、一百亩旱地、十亩菜田,还有个养猪场。即使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仍坚持每天保持两个小时的基本业务学习和训练:学声乐的没有钢琴协助练声,就面对青山引吭高歌;学习器乐的,每天在田间“对牛弹琴”;学习舞蹈的,就把大地当作排练场。他们还请云南省歌舞团、花灯团的著名演员到住地授课,和县、专区文工团进行技术交流,并到歌舞之乡——白族大理自治州和傣族西双版纳自治州进行文艺采风学习。在云南短短的一年零两个月的劳动及学习中,北京华侨补校歌舞班共排演了三台节目,随时准备回京汇报。

印尼《伞舞》跳出了浓烈的印尼味,表达出青年男女细腻的感情,备受各界好评。这个节目使华大艺术系声名大噪。

本传:名家指导、边学习边实践的华大艺术系

1962级北京华侨补校歌舞班74名归侨青年的前途和命运始终牵动着中侨委的心,更牵动着廖公的心。

1962年5月,受中侨委主任廖承志委托,中侨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方方主持召开歌舞班师生座谈会,由歌舞班的师生决定自己的前途。百忙中的廖公也参加了座谈会。

正是在这次座谈会上,廖公以华侨大学校长名义宣布,华侨大学成立艺术系,系址设在北京,由中侨委二司领导,歌舞班同学全部直升艺术系,刘采石为艺术系主任。在歌舞班74名学员的基础上,艺术系同时向全国招揽归侨、侨眷中的优秀文艺人才加盟,招收有志于文艺工作事业的归侨、侨眷以及海外华侨青年前来学习深造。至此,华侨大学艺术系1962级有了80多名学生。

对于廖公的高瞻远瞩,赵海鹏评说:“因为北京有很多国际上有名的大的舞蹈团来演出。艺术系在北京上课,学生会比在泉州有更多的观摩、学习机会。”吴健鸿也认为:“把我们放在北京学习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北京有很多外国团体来演出,每次文化部都只指定我们艺术系1962级、东方歌舞团和总政歌舞团三家单位去交流学习,安排我们去观摩。但如果在泉州,我们绝没有这样的机会。”

1963年2月11日,华侨大学艺术系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委员、中侨委主任、华侨大学校长廖承志,中侨委副主任庄明理及一司司长吴济生、二司司长张帆、专员钟育民及其他侨委干部专程前去出席。开学典礼上,廖公明确指出,艺术系的服务对象是国内外的华侨和侨眷,要面向东南亚。他要求艺术系同学学好艺术、学好外语,做只会下蛋的“母鸡”,将来到东南亚下蛋。

与在云南甘庄坝华侨农场主要靠自学不同,华侨大学艺术系1962级获得了更正规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机会。艺术系分为声乐班、器乐班、舞蹈班及舞美组四个小班,导师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央舞蹈学校(舞蹈学院前身)、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舞团、中央歌剧舞剧院、东方歌舞团、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等著名高校和艺术团体。

在廖公的亲切关怀下,当时的不少名家如作曲家、《祖国颂》曲作者时乐蒙,表演艺术家、电影《白毛女》中黄世仁的扮演者陈强,著名舞蹈编导、舞剧《鱼美人》编导李承祥和声乐家钱瑛、散文家杨朔、芭蕾舞蹈家石圣芳,以及中央歌舞团、中央歌剧舞剧团的编导及著名演员等,都先后为华大艺术系1962级学生授课。著名舞蹈家戴爱莲还担任华大艺术系1962级的艺术顾问。据吴健鸿校友介绍,1964年,日本舞蹈家花柳德彬维率团到北京作交流演出,廖公就当面向花柳德彬维团长提出,希望能指导华大艺术系的同学。为此,剧团在百忙的演出中安排了著名演员给艺术系上课,并传授了该团的保留节目。

华侨大学艺术系1962级的学习也受到海外华侨的关心和重视,各地华侨纷纷送来优质的音响设备及宝贵的音乐舞蹈资料。其中缅甸华侨送给华大艺术系一套当年已价值十多万人民币的缅甸套鼓 (全国只有两套,另一套在东方歌舞团),印尼华侨也捐赠给华大艺术系两套昂格隆乐器。

在当时,华侨大学艺术系与其他艺术院校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华大艺术系1962级学生是边学习边实践的。除了每年都为华侨、侨眷演出外,华大艺术系1962级还为全国政协、中联部及外事办招待外宾演出,遇有外国艺术团体到北京演出及进行文化交流,文化部也往往会安排东方歌舞团及华大艺术系负责交流与互相学习。此外,华大艺术系也到各大专院校、工厂、政府机关和部队等单位演出。

名师的指导加上海外华侨的支持,更有实地锻炼的机会,使得华侨大学艺术系1962级如虎添翼。这批满怀爱国热忱,从日本、印尼、缅甸、越南、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归来的华侨青年,不负众望,排练出了许多色彩缤纷、风格各异、充满东南亚风情的节目,如锡兰罐舞、巴基斯坦脚铃舞、印尼伞舞、印度拍球舞、老挝民歌小合唱等,深受广大归侨、侨眷喜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印尼华侨捐赠的昂格隆乐器,华大艺术系首创了用昂格隆乐器来演奏中国民歌 《喜洋洋》《紫竹调》等——1963年国庆节,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欢迎世界华侨回国观光团的晚会上,由华大艺术系演奏的现代昂格隆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神州大地的上空回响。现代昂格隆音乐也成了华大艺术系演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保留节目,华大艺术系的现代昂格隆乐队还曾经被邀请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灌成唱片,在对外广播的节目里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由于表演的很多节目的水准并不亚于东方歌舞团,华大艺术系1962级甚至被北京侨界和文艺界称作“小东方”(歌舞团)。

2007年12月,华侨大学首届世界校友联谊大会在香港举行,钟浩、郭虹等艺术系1962级校友就是联谊大会的晚会编导等,郭虹校友(左三)还在晚会上热情献唱。

艺术系——“小东方”

后传:以精湛艺术服务海内外文艺事业

早在华侨大学就读时,艺术系1962级同学就经常在各种重大场合表演,并因舞台经验及掌握外国音乐舞蹈素材方面较好备受称赞。1966年,“文革”爆发,1969年,艺术系1962级同学也被分成两批,分别下放到福建和海南岛的农场。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廖承志受到迫害,不得不“靠边站”,但他仍以大无畏的精神关心华大艺术系同学的去向。1970年春天,廖公亲自给中央写信,反映艺术系师生的前途问题。这封信后来被转到毛主席手上,不久中央就下达文件:华大艺术系结束农场生活,重新分配,分配的地方不得小于中等城市。此后,廖公还多次通过不同途径转告华大艺术系同学:热爱祖国,献身艺术。

华大艺术系学子也谨遵廖公教诲,在中国内陆、在香港、在台湾、在新加坡等海内外各地以自己的专业服务社会,成绩斐然。

钟浩,1972年11月离开内地去香港,12月就进了香港无线电视台 (TVB),并在那里一待26年,执掌TVB演艺训练班长达26年之久,香港娱乐圈鼎盛时期几乎所有演艺明星皆出自其门下,堪称当之无愧的“明星教父”:刘德华曾向他学习形体;郭富城是他主管的TVB舞蹈组主要舞蹈员;曾是TVB艺训班舞林高手的黄日华,也多得钟浩的指导;他还为沈殿霞和郑少秋排过贺岁歌舞节目;此外,周润发、古天乐等,也都是他的学生……除在TVB任职外,钟浩还担任香港两项著名舞蹈比赛——香港校际舞蹈节和全港公开舞蹈比赛的评判达25年以上;曾任几届香港小姐选举舞蹈监督及舞台总监,负责的港姐选举节目还曾获得过国际金奖;曾主管中华模特儿大赛的舞步设计等。由钟浩等人创办的南方艺术学院,也活跃于艺校之林。

刘素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移居香港,作为著名中国舞蹈导师和舞蹈编导,活跃、奉献于香港舞蹈界三十多年。她曾服务于香港丽的电视及后来的亚洲电视,以及无线电视,近二十年来任电视台艺员训练班的舞蹈导师和总监,负责中国舞的编导和舞蹈训练等工作,1979年“港姐”郑文雅、著名舞蹈家梅卓燕等都是她的学生;和同学钟浩一样,担任香港校际舞蹈节和全港公开舞蹈比赛的评判25年以上;多年来一直负责香港北区、观塘区等地区舞蹈团的顾问工作;还与同学戴丽姝创立香港青年舞蹈团,任团长及艺术总监,在电视台、社团及学校推展东方舞蹈艺术方面不遗余力,并赢得欣赏与赞许……林彩兰力克种种困难,开办了林彩兰舞蹈学校,致力培育舞蹈新苗,如今已桃李满门。她还与同学蓝玲莹、李尧兴、李志扬等组织成立了香港东方舞蹈团,并担任香港校际舞蹈节和全港公开舞蹈比赛的评判近二十年。

陈静德、叶秀芳从事声乐教学多年,诸多明星艺人相继登门拜师学艺。影星李丽珍就曾是叶秀芳的学生,而陈静德则给莫少聪上过声乐课。

郭虹是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曾多次举办个人演唱会,在香港及印尼、缅甸、新加坡等地赢得声誉。她同时创办郭虹艺术学院,在钢琴教学上再攀新峰。

许永祥专修舞台艺术,曾服务亚洲电视台,移居新加坡后,曾任新加坡电视台舞美部门的负责人。后成为画家,其两幅作品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收藏,新加坡国立博物馆也馆藏他的作品。

华大艺术系的“前世今生”

此外,许仕金活跃于香港侨界文化艺术团体,为多个侨团的舞蹈导师及顾问;郑书正舍弃香港熟悉的工作到台湾另闯天地,现为台湾一个民族舞蹈团的艺术总监;还有叶碧玲、柯敬志、林万娃等。

“毫不夸张地说,香港艺术界能有今天的局面,华大艺术系1962级的功劳很大。是我的同学们在这片文化沙漠上,浇灌出了一片文化艺术的绿洲。”赵海鹏自豪地说。

而艺术系1962级留在国内的师生,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武炳统老师曾任中央广播乐团副团长;田忠先曾出任中国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馆领事,回国后当选深圳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游国屏曾为广州市歌舞团副团长,率团到香港、印尼、马来西亚及毛里求斯等多个国家或地区演出;黄秀芬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家高级舞蹈教师,章子怡、陶金是她的爱徒;戴英杰曾任海南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等,致力研究和开发海南音乐,多个作品获奖……华大艺术系1962级还有不少同学从事艺术教学、演出及有关文艺工作,教导的学生有演艺界的宠儿,有舞蹈界的精英,有音乐界的新秀等等。

2007年12月,音乐舞蹈学院师生为香港各界人士奉献了名为“华侨大学之夜”的音乐舞蹈晚会,精彩的节目享誉香江。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大楼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源起1962年成立的华侨大学艺术系舞美专业,系址设在北京,时任系主任刘采石先生。1983年华侨大学艺术系复办,校址在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商请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协办艺术系中国画专修班,1984年正式设立艺术系,首任主任李硕卿先生,第二任主任陈位昆老师以中国画为主要专业:中国画人物、山水专业。1990年后增设装潢设计专业并招生。2006年成立美术学院,并入驻“善春启銮艺术教学楼”(由香港知名爱国乡贤、华侨大学董事庄善春、郑启銮伉俪捐资捐建)。2014年获批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并首次招生。2020年聘请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里为名誉院长,并与福建省美术家协会联合成立“福建省连环画插画与绘本艺术人才智库”。2021年,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成立以华侨大学美术学院为全省引领的连环画艺委会、工业设计艺委会。

学院设有美术系、设计系及审美与境外生教育中心。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实现了现有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覆盖。学院主持福建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2个,现有省级人才智库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属挂靠科研机构2个,院属科研机构5个,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传承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完备的教研平台以及有力的学术支撑。

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大楼

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成立于2007年6月,前身是1962年成立的华侨大学艺术系(设在北京),现设有音乐系和舞蹈系,有音乐理论、声乐、键盘、器乐、中国舞蹈、外国舞蹈与舞蹈编导6个教研室。学院设有公共艺术教学部、艺术实践工作部、中华乐舞海外传承研究中心、闽台戏曲音乐研究所、部属的“中华才艺(音乐舞蹈)培训基地”和省级“音乐与舞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以上资料来源:

1.2014-3-17华侨大学微新闻摘录

2.《足迹——北京华侨大学艺术系建系40周年专辑》62级赵海鹏校友提供

3.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官网

4.印尼万隆华侨中学校友官网

5.北京侨联官网

6.2023年3月10日福州市鼓楼区赵海鹏、林丽良伉俪家中访谈录

资料整理:华侨大学艺术系90级中国画人物专业胡永

原文转载自HUAA华美全球校友会公众号《1962-2023华侨大学艺术系校友寻访》(内容有增补)

资料增补: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党政办芦超

说明:以上资料如有出入和不足,欢迎提供线索和资料补充,谢谢!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 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