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天下>聚焦> 正文
深化国企改革——奏响高质量发展时代强音
www.hyyz888.com 2024-07-09 21:50:08 来源:光明日报

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白鹤滩水电站。新华社发

由中交集团建设的长沙香炉洲大桥日前正式通车。资料图片

飞驰的杭昌高铁列车。新华社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更是国有企业做优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涉深水区、啃硬骨头,不断走向纵深。从形成“1+N”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搭建“四梁八柱”,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再到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国企改革向着提高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持续发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国企凝心聚气。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遴选确定首批启航企业、深化精准考核……今年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一年。国有企业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释放出改革全力攻坚的强烈信号。各企业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改革向国有企业注入强劲动力

从高铁飞驰、巨轮远航到“嫦娥揽月”、深海探测,从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到中老铁路、比雷埃夫斯港……一大批世界级重大科技成果、标志性重大工程惊艳亮相的背后,是国有企业持续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的发展历程与生动实践。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协同性持续增强。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成为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此后一系列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形成了“1+N”政策体系,国企改革“四梁八柱”拔地而起。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从设计图到施工图,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项制度改革在更深层次破冰;大力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随着一批体制机制障碍被有力破除,一系列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逐渐成熟定型,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布局结构明显优化,一批老国企呈现新面貌、焕发出新活力;一批现代新国企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踏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

改革,持续向国有企业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6月,《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启动。中央企业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人工智能AI+专项行动……国有企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又一次扬帆远航。

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瞄准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核心目标,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市场化机制改革走深走实。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改革任务来看,一是体制机制改革任务。着力破解制约央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动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来运营。二是功能性改革任务。围绕国之所需,推动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

国家电投建立健全专职外部董事与现职领导人员双向交流机制;中国宝武构建战略规划牵引、执行过程反馈、结果激励驱动的绩效管理体系;南方电网着力完善经理层责任向下传递、各层级履职管理、考核结果刚性应用等关键机制,实现全员覆盖……各项改革措施有效激发了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活力效率明显提升。

截至2023年年底,99%的中央企业集团公司、84.9%的地方一级企业建立了外部董事考核评价制度;新型经营责任制推动考核成果刚性兑现,实施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的覆盖面稳步提升。

重组整合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路径。国家能源集团推动内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不断巩固“煤电运化”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鞍钢集团建立完善采购、销售、物流、科研等协同机制,持续放大重组聚合效能;广西国企在铝业、能源、林业、糖业等领域新组建9个专业化集团……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实现了企业间优势互补,有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国企市场化机制改革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抓出新成效,决不能松懈,更不能反弹。”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看来,改革一要突出抓好重点任务,特别是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前置事项清单”,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推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改革。二要着力推动相关制度机制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比如通过优化前置事项清单,真正理顺党委(党组)与董事会的关系,明晰职责边界,确保党委(党组)发挥实质性作用,但也不能替代董事会和经理层。三要突出更广更深覆盖。比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要在各级管理人员中分层分类落实,但不要“凡提必竞”,也不能简单以调整退出比例划线、搞“一刀切”。

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2023年,中车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稳居全球第一,国际市场签约额和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

是什么让这张“名片”越擦越亮?是中车集团持续完善“开放、协同、一体化、全球布局、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体制改革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始终确保轨道交通装备全面领先、全链领跑。”中国中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表示。

为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中车集团成立专项办公室,推进重大专项协同创新、落地实施,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骨干科技人才工资总额单列、薪酬保护等措施,并不断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保证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五年超过6%,促进创新要素顺畅流动。

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国有企业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东方电气集团组建“科研统筹机构”,实现了科研项目、资源和人才统筹;中国五矿成立“虚拟中央研究院”,有效整合成员单位创新资源;河南国资国企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对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造成的经营亏损经认定后予以减免,对创新偏差、探索性失误依规豁免责任;湖南、吉林推动“大院、大校、大企”有序对接,加快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河北通过“带土式”移植、“候鸟式”聘任、“订单式”挂职等多元方式柔性引才引智……

近年来,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明显增加,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超过一万亿元。为引导更多企业投入各地创新行动中,国务院国资委持续优化考核指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考核企业利润时,也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激励企业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通过健全市场化激励机制,多措并举引才聚才,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国家电投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周期激励计划;上海核工院科研人员平均工资达全员平均水平的1.7倍,对紧缺型高端人才实施“一人一策”协议薪酬;安徽省国资委实施“优才工程”,组建省人力资源公司,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人才奖补的费用性支出;中建一局科研院建立研发体系与市场营销联动机制,实施“三期孵化+五年激励”转化激励机制,对关键科技成果相关负责人给予连续5年的转化奖励。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紧盯痛点难点、定点攻坚。”王宏志表示,国有企业要全面梳理创新要素配置洼地和流动壁垒,有效整合项目、基地、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使体制更加顺畅、运转更加高效。同时,企业创新体系要与外部创新力量有机衔接,推动各类创新联合体有效运转,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

未来的航程中,国有企业这艘巨轮,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引擎,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驶向辽阔的蓝海。

责任编辑:陈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