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月11日电题:无言的坚守 温暖回家之路——“90后”“动车保姆”的春运故事
新华社记者冯维健、张玮华
晚上8点,一列满载旅客的动车组列车在石家庄火车站完成落客后,缓缓驶入位于车站南侧的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动车段石家庄动车运用所。28岁的机械师李旭日戴好安全帽,拿上手电,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1月7日,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大幕正式拉开,很多在异乡打拼的人乘坐高铁陆续回家。为保证行车安全,列车每运行5000公里,就要维修保养一次。春运期间,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背后,有一群默默付出的“90后”“动车保姆”,李旭日就是其中一员。
对于多数高铁列车来说,白天搭载着旅客南来北往,夜间才能入库检修。由于动车运用所地处市郊,加上车间环境空旷,即使开着暖风,室内温度也不足10℃,作业环境并不暖和。
1月9日,动车组列车停靠在石家庄动车运用所正在等待检修。新华社记者张玮华 摄
“我们夜班从晚上8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可以说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李旭日说着,朝手上哈了口气,“为了检修方便,我们都是戴普通的棉线手套。不过巡检一晚上要走两三万步,走起来就不觉得冷了。”
位于京广高铁线上的石家庄站是重要的客运枢纽。春运期间,列车流量大,最多时李旭日和同事们一晚上要检修18组列车。“平时检修完一组有20分钟休息时间,春运期间真是一分钟也不敢歇。”李旭日说,为了保证列车安全,他们甚至不敢多喝水,尽可能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
1月9日晚,石家庄动车运用所的机械师李旭日在检修动车组列车。新华社记者张玮华 摄
采访过程中,记者跟随李旭日钻到列车底部的检修通道。狭窄的空间里,他们要完成检查、保养、更换零部件等各项工作。只见他动作敏捷、操作熟练,打着手电不断敲击,仔细查看每一处零部件,不时用粉笔做着标记。接口有没有裂纹、螺丝有没有松动……这些常见问题,他用手一摸就能发现。
遇到单靠仰头看不见的部位,李旭日和同事还要一只脚踩在踏板上,探起身子仔细查看。“踏板和脚同宽,不好踩。巡检一晚上,相当于做了几百个蹲起,挺累的。”他说。
“90后”技术员薛亚鹿和李旭日是同一个作业小组的搭档,他主要负责车内设施、司机室设备、车载信息系统和车顶设备的检修工作。
据薛亚鹿介绍,除了借助专业仪器设备巡检,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这些都是他们的“必修课”。有一次,他在车厢内巡检时,闻到配电柜里有异味,打开一看,发现里边的胶圈有部分焦糊。“我们的工作跟中医很像,给列车‘看病’也需要‘望闻问切’。”薛亚鹿形象地说。
1月9日晚,石家庄动车运用所的机械师在检修动车组列车。新华社记者张玮华 摄
“春运期间,天气寒冷。列车和人一样,要防‘冻伤’,也要勤‘洗澡’。”薛亚鹿说,如果下雪,接触网就可能结冰。每次降雪前,他们都要爬上车顶安装防撞条,给每节车厢逐一更换雪天专用的碳滑板。如果遇到雾霾、扬尘等特殊天气,绝缘子表面的杂质多,就有可能在行车时发出声响,需要他们逐一擦拭干净。
“即使在司机室这样的室内环境作业,也很难坐下喝一口水。”薛亚鹿说,赶上雨雪、大雾天气,雨刷器至关重要,他们必须及时检修,不然就可能妨碍视野,影响司机看信号,危害行车安全。
薛亚鹿参加工作7年,除去年外,他每一年的除夕夜都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春运期间的特点就是车多、活儿多,这是我们的职责,慢慢就习惯了。”薛亚鹿说。
今年除夕夜,从指挥室到检修车间,这里将依旧繁忙。许多像李旭日、薛亚鹿一样的“90后”“动车保姆”,将继续用他们无言的坚守为群众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记者冯维健、张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