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国航天耕宇牧星耀苍穹
2020-12-08 16:02: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作者:
(十三五回眸)“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国航天耕宇牧星耀苍穹 (编者按:“‘十三五’,那是什么舞?”五年前,一曲《十三五之歌》火遍互联网;五年过去了,当年歌中提出的问题已到揭晓答案的时刻。中新社8日起陆续推出一组六篇报道,从多个维度回答“‘十三五’究竟是什么舞”,介绍过去五年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敬请垂注。)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电题:“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国航天耕宇牧星耀苍穹 作者 郭超凯 在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后,12月6日12时35分,嫦娥五号轨返组合体与上升器成功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将择机返回地球。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从“北斗”指路到“天宫”揽胜……“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亮点颇多、成绩斐然。 五年来,中国航天探索太空的步伐迈得更远。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月球背面,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业内专家称,“这是嫦娥四号的一小步、人类探月的一大步”。 与嫦娥四号探测器一同登月的“玉兔二号”月球车也“不甘人后”,打破一项尘封49年之久的世界纪录,成为人类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在刚过去不久的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升空,迈出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第一步。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更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正如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所言,“嫦娥五号任务既是收官之作,又是奠基之作”。后续,中国还将陆续实施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任务,规划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在“登月揽胜”之余,中国探索深空的目光也锁定火星。今年7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一飞冲天,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截至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完成3次轨道中途修正、1次深空机动,有望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绕、着、巡”三项目标。 五年来,中国航天发射能力不断攀升。 “十三五”开局之年,以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相继首飞成功,中国火箭发展迈入了绿色、无污染的阶段,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十三五”收官之年,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此外,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有望年底首飞,将进一步优化中国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能力布局。 这五年,中国航天发射好戏连连。2019年,长征十一号火箭在黄海海域“一箭七星”发射成功,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射技术的国家。 在“国家队”高歌猛进的同时,民营运载火箭也取得重大突破。继2019年双曲线一号火箭首飞实现中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零的突破后,今年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成功首飞,让中国民营火箭“好事成双”。 “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专家余梦伦如是说。“十三五”期间,以长征为代表的中国运载火箭成果斐然,有力支撑了探月、北斗、高分等重大航天工程,发射场地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创造了中国火箭发射的新速度、新高度、新精度。 五年来,中国航天成果广泛服务国计民生。 现阶段,中国在轨卫星数量逾370颗,从导航定位到对地观测,从通信广播到防灾减灾,航天已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十三五”期间,“北斗”让老百姓“找得到北”。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2017至2020年间,中国累计发射30颗北斗三号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卫星,成功率达100%,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新纪录。截至目前,北斗产品已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已超7亿台/套。 “北斗是党和国家调动千军万马干出来的,是工程全线几十万人团结一心拼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共同托举起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感慨道。如今,从国内到国外,从区域到全球,属于北斗的“全球时代”已然到来。 “十三五”期间,“高分”让民众更“明察秋毫”。五年间,中国成功发射多颗高分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已基本建成。高分数据在20余个行业、31个省区市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国民经济各领域、各部门的重要数据和技术支撑。 翻开年历,五年来中国累计已实施149次宇航发射任务,2018、2019连续两年航天发射次数位居世界首位。中国进入和利用空间能力大幅提升。 “嫦”风破浪正当时,耕宇牧星耀苍穹。从北斗到空间站,从探月到探火,一颗颗航天器翱翔九天,一个个航天壮举圆满完成,“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不断刷新太空新高度。未来,中国航天的触角将伸向更遥远的深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