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国内> 正文

热解读丨聚焦五中全会:这三个“根本”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2020-10-31 16:43:12来源:央视网责任编辑:周冬

金秋时节,充满收获与希望。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有了纲领性文件。

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育先机、开新局,这次全会举世瞩目、意义重大。

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为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谋定远景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未来5年乃至15年的中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恢宏图景。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这三个“根本”连接起来的中国,注定是一个温暖的中国、一个活力的中国、一个奋进的中国。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建设温暖中国。

6000多字的公报中,“人民”一词出现23次。“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字字句句,都围绕着“人民”二字,映射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90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图景。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各项成就里。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00万亿元,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数字道不尽这五年的辉煌成就,但人民群众看得到、体会得到。

高铁“缩短”了中国的空间距离,5G网络更新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北斗卫星为我们的前路“导航”,移动支付让生活更便捷,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让环境更惬意……温暖中国的天地间,洋溢着的不仅有暖暖的幸福,还有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憧憬。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塑造活力中国。

“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换挡升级。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创新发展,无疑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闪亮标签。

面对“十四五”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前三个月内连续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等7场座谈会开门问策。构建新发展格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表述多次进入公众视野。总书记明确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十九届五中全会系统布局: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主要目标;坚持创新被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将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是发展引擎,更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国家战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次会议的召开和释放的信号,为中国和世界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奋进中国前景可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奋进中国的新征程中,有新的目标、新的视角、新的指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体系更清晰、路径更具体、指标更明确: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

奋进中国的新征程中,有强有力的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部事业都建立在此之上。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新时期,构建更加坚强的政治保障、体制保障、制度保障,同心同德,顽强奋斗,我们必将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击鼓催征,再出发!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