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70年中国脱贫之路
2019-10-19 14:05:45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责任编辑:林瑶 林瑶 |
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基地教授 王淑莉 70年中国脱贫之路弦歌不辍,步履铿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经了无数风风雨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脱贫奇迹。 70年中国脱贫之路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克服了难以想象的挫折,创造了闻名遐迩的中国脱贫模式。 70年中国脱贫之路锲而不舍,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只争朝夕、勇往直前,跨越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脱贫速度。 现在,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从而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已经谱写并将继续谱写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这样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在70年的脱贫之路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与时俱进的顶层设计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70年脱贫之路的思想引领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70年脱贫之路是中国最大的利民、惠民、富民之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打响脱贫攻坚战,全党全国上下同心、顽强奋战,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按照2010年贫困标准)由1978年的7.7亿人减少至2018年的166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97.5%下降至2018年的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建档立卡、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本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决心与信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 与时俱进的顶层设计是70年脱贫之路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重要位置。在没有模式可依也无手册指导的情况下,我国推进建立了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包括东西扶贫协作、发展地区帮助贫困地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贫困地区、军队武警帮助贫困地区、万企帮万村等等在内,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回顾过往可以发现,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在不断推进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改革开放之初以制度改革推动减贫,到1986年实施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战略,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了从注重全面推进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确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掉队。脱贫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脱贫模式。正像国际舆论认为的那样,中国脱贫任务在世界上没有先例,中国式扶贫的温暖故事和伟大壮举,为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提交了可供借鉴的答卷。 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是70年脱贫之路的基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自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以来,各级党员干部如黄文秀等同志以“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靠着坚持不懈的韧劲和不屈不挠的苦干与实干精神,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着力破解制约脱贫的关键瓶颈和突出困难,带领全体中国人民逐步摆脱贫困,汇聚起了磅礴的攻坚力量。然而,从剩余贫困人口的构成上看,很多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贫困群体以及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群众,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顺利实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这一目标,任务还异常艰巨。行百里者半九十。党员干部必须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2020年是我国完成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一个不能少”既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决心。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阶段性成果)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