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湖北高质量发展观察:荆楚大地上,书写“春天的答卷”

2019-04-26 09:45:17 唐卫彬 周甲禄 徐海波 来源:半月谈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湖北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一

荆楚大地上,书写“春天的答卷”

半月谈记者 唐卫彬 周甲禄 徐海波

春暖云梦,风起楚天。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视察湖北,对湖北提出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大命题。一年来,湖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奋力在政治上强化答题意识,在实干中增强解题能力,在担当中展现答卷成绩。

2018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新增2个“GDP2000亿元俱乐部”城市,PM2.5累计浓度均值下降9.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53.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4连增”……在荆楚大地上书写了一份满载希望的“春天的答卷”。

雄健其体魄:摆脱依赖,强壮筋骨

暮春时节,湖北省鄂州市燕矶镇,长江边一派繁忙的景象。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现场塔吊高悬、机器轰鸣、各类工程车往来穿梭。

“作为亚洲首个、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是湖北省‘一号工程’。”湖北省鄂州市长刘海军说,这座货运机场建成后,将有利于湖北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连通,积极抢占全球航空物流发展制高点。

长期以来,虽位于九省通衢,有新中国一系列重点项目布局留下的完备工业体系,湖北经济却存在着“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产业过度依赖传统产业、主体过度依赖国有大企业、区域过度依赖武汉”等尴尬。而且,虽有大企业,却无大品牌,也是湖北人的一块心病。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依托湖北优势基础,酝酿经济发展“热量”,形成区域发展“热能”,培育高质量发展“热潮”?

2018年12月,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成为湖北区域和产业发展行棋落子的点睛之笔。

湖北擘画了怎样的大手笔?从中建三局一公司武汉华星光电T4项目建设的热火朝天可见一斑。巨型厂房拔地而起,技术人员们正加紧安装调试设备……这里将诞生的,是堪称下一次智能手机革命“原料”的3至12英寸高分辨率柔性和可折叠式显示面板。

华星光电是湖北“一芯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一芯,是产业之“芯”,也是辐射增长极之中“心”,更是新旧动能转换之“新”。湖北提出,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

一芯起点很高,两带、三区同样态势喜人。所谓“两带支撑”,即以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依托,打造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所谓“三区协同”,则指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一道,铺开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图。

轻盈其体态:从“以钢为纲”到“以芯为心”

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机械手自动焊接组装,生产线信息通过5G网络随时上传云端管理平台……4月10日,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在武汉虹信公司启动,工厂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

作为中国首批5G规模试验网试点城市,武汉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五大顶级节点中首个开通的节点。湖北计划3年内让3万家制造企业上“云”,全面实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这一转型,是湖北历史性的一步。曾几何时,湖北工业是典型的“以钢为纲”,钢铁、石化和建材等“黑大粗”重工业占比过高,“武钢打个喷嚏,湖北就要感冒”。湖北省省长王晓东说,湖北要着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和“变量突破”。

君请看,长江之滨,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孕育生长。

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和电信科学研究院联合重组成立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2018年7月在武汉正式挂牌运营;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有望今年量产64层3D NAND闪存;武汉新芯、海思光电子、光迅科技、高德红外等200多家重点芯片企业聚集于此……

武汉,还有一个中国光谷打造的“科技朋友圈”,一个万亿级“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汇聚三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武汉快速崛起。

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湖北这个不沿边不临海的内陆省份,也成为外贸新高地。今年一季度,湖北进出口总值达788.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16.2%。

滋养其容颜:以“含绿量”求“含金量”

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点的宜昌曾是全国闻名的化工大市。2018年,宜昌市完全关停并拆除位于长江边的田田化工,终结了这家工厂47年的生产史。宜昌市还提出,到2020年,全市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

宜昌斩钉截铁的行动,响应着湖北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湖北推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计划,实施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等十大标志性战役,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相配合。

荆州353处非法码头全部关停,清退岸线55公里;黄石率先在全省实现煤炭生产企业全域清零;鄂州梁子湖区500平方公里全面退出一般工业……暂时的牺牲,换来长江湖北段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

破而能立。湖北近几年大力推进“绿满荆楚”行动,三年完成造林超过1000万亩,涌现出一大批森林城镇、绿色示范乡村,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1%以上,为祖国版图镶嵌上一颗绿色生态之心。

“含绿量”的增加逐渐带来了“含金量”的提升。武汉将最大的老旧垃圾场变成风韵独特的园博园,循环经济标志性企业格林美公司变垃圾为“城市矿山”,让人们领略了“变废为宝”的艺术。

位于湖北最东端的黄梅县独山镇,紧临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龙感湖。2018年,独山着手规划循环经济园,一年下来,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产值就超过10亿元。“独山已不是灰土漫天的落后工业乡镇,而是鸟语花香的现代农业乡镇。”独山镇党委书记马聪说。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说,湖北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民生工作,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实际行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湖北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二

春风送暖,吹绿湖北新农村

半月谈记者 侯文坤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2000年,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致信国务院总理,“三农”问题由此进入世人视野。如今,这个“三农”问题发源地,正成为乡村振兴先行区。

新景象:指间看收成,地里能刨金

凌晨4点,空气还透着凉意,监利县柘木乡桥燕汪村的王楚才已在虾塘里忙活开来。“偷不得懒,行情这么好,虾贩子早上六七点就要走了。”

“以前光埋头种水稻,忙活一年没几个钱。现在搞虾稻连作,每亩收益能到5000元。”64岁的王楚才和稻谷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听从当地政府的指点,尝试起“双水双绿”。“就是绿色水稻、绿色水产嘛。在稻田里养小龙虾,农药可以少用一点,小龙虾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

王楚才聊起田里的新业态,眉飞色舞。和他一样,湖北越来越多的农户在高质量发展中享受农业的快乐。

“600多亩粮食作物,200多亩各类果蔬,每个地块都有高清摄像头,监控室内轻点鼠标,就能了解每一处农作物的信息。”襄阳幸达鑫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李涛说,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看到自己想买的农产品是怎么长起来的,扫一下二维码,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一览无余。

如果这些画面还过于零散,不妨再看下列数据:去年,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休闲农业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7.9%;工商注册农民合作社9.6万家、家庭农场3.5万个,同比分别增长15%、17.9%……

新风尚:万千村庄欢迎能人返乡

黄梅县大河镇西山脚下的永安村,一节节排成长龙的火车车厢停靠在稻田边,一排排小木屋在稻田中央显得格外静谧,几只野鸭正在民宿前的池塘嬉戏。

车厢内可以用餐,民宿内可以小憩,这一美景的创造者名叫袁勇刚。读过大学、做过企业高管的他,如今裤腿一挽,毛巾往脖子上一搭,身影已与这片稻海如此和谐。

“以前想搞点产业,确实捉襟见肘,没兵马,也没粮草。”当地一位村干部说,可喜的是,返乡“绿领”群体正逐渐壮大,他们或投资金、或出点子、或协调资源,改变农村的力量正在悄然集聚。

孝昌回乡大学生沈腾牵头成立花木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760户花木种植户和38家企业联合起来,实现年苗木销售6000多万元;秭归县一批农民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创业,打造了令人惊叹的“亿元村”……曾经沉寂的农村,创业热潮已经苏醒。

“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湖北以“三乡工程”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下乡激活农村资源,2017年底以来,已启动项目1.07万个,投资额2050亿元,带动就业68.7万人。乡土田园之间的经济图景,正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新容颜:从环境美到生活美

从枣阳市吴店镇往北,驱车6公里,便到了西赵湖村。宁静的村庄里,听得见河水叮咚,闻得到繁花幽香,看得到古刹依山……谁能想象,3年前的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循着整洁的村道在村中徜徉,随处可见的红叶李、樱花、栾树、紫薇等花木长势喜人;曾经臭气熏天的绕村小河经清理后清澈见底;旧宅经过翻修,变身风格独特的民宿……

“以前不起眼的土菜,现在都成了抢手货!”村民陈学明说,他把自家的宅院升级成能接纳20多桌客人的农家乐,自己当上了老板,旺季月收入过万元。

“李保新,3.6斤废旧塑料,2个积分,一包食盐……”仙桃市三伏潭镇李台村五组,一册“绿色账本”把村民的一项特殊“收支”记录得清清楚楚。

“村民做好垃圾分类就能换到积分,还可以当钱花。”三伏潭镇副镇长陈荣红说,村里的垃圾处理从大家随手丢弃,到定点投放,再到自觉分类,美了环境,更美了生活。“与农村发展同步提升的,还有老百姓的意识。”

农村美了,农民富了,但乡村振兴的底色,仍然是动人的绿。

湖北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

在新起点上,办好群众关心的事

半月谈记者 罗鑫 黎昌政 李伟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首度出现在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语掷地有声。过去一年里,湖北各级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扶贫扶志聚民心

“多亏了王书记的鼓励,让我们重拾了信心。”位于鄂西北秦巴山片区的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檀山村,贫困户张友龙夫妻曾经一度沉迷打麻将,孩子的重病拖垮了这个家,也拖垮了他俩致富的信心。在驻村第一书记王慧的帮助下,如今张友龙脱了贫,家庭回到了正常轨道。

像张友龙夫妻俩这样,经由干部帮扶扶志、自力更生脱贫的例子,村里人能说出不少。如今,檀山村142户全部脱贫,村里还建起柑桔加工厂,一年村集体收入就达到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