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述评:中国智慧助力亚洲驶向共赢未来

2019-03-29 19:55:49 作者:魏忠杰、车宏亮、杨汀、岳东兴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9日电述评:中国智慧助力亚洲驶向共赢未来

新华社记者曹筱凡 马峥 王军锋

连日来,全球政商学界代表聚首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探讨发展理念,凝聚发展共识。以“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为主题,本届年会从认知理念、践行路径到发展愿景,分享中国智慧,洞见发展大势,以期助力亚洲这艘巨轮驶向共赢未来。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亚洲成为全球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全球最大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市场,重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和流入地,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体”最为集中的地区……然而,由于近期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一些国家出口下滑、债务规模扩大、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亚洲经济再次面临新的挑战。

在此重要关口,为亚洲长远发展与繁荣指明方向,促进各方探讨相互尊重、共商共建的相处之道,寻求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是各方的共同诉求。

共同命运是当代亚洲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发展至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各国早已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亚洲国家面临的共同历史任务,亚洲国家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才能和衷共济,抵御挑战,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针对这一话题,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说,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不会自行繁荣,必须携手共渡难关。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表示,各方应该在多边体制框架下紧密合作,因为大家住在同一个星球、坐在同一艘船上驶向共同的未来。

日本银行前副行长、大和总研理事长中曾宏指出,在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亚洲国家尤其是亚洲新兴国家不应相互封闭,而应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使自身成为更有魅力的市场化经济体。

要助力亚洲驶向共赢未来,就要采取共同行动,让各国在发展的道路上互相借力、行稳致远。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推动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逐步激活亚洲地缘经济优势。中日韩自由贸易合作机制、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等一系列多边机制为亚洲各经济体开展经济合作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保障,助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亚洲市场,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不断向前。

正如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所说,合作和共同行动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方案,是让光明未来变成现实的必经之路。

在缅甸资深外交官钦貌林看来,树立对共同发展的坚定信念,团结一致付诸行动,才是实现互利共赢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中曾宏说,亚洲很多国家还处在人口红利期,只要共同行动,就有条件利用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使亚洲继续保持世界经济发展引擎的地位。他特别指出,中国新近出台外商投资法,就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大举措。

要助力亚洲驶向共赢未来,就要重视共同发展,实现以“开放、创新、多边合作”为特质的区域合作新局面。

此次年会就亚洲竞争力问题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世界经济持续复苏进程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阻挠,亚洲、大洋洲相关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依然处于上行轨道。加强与邻近经济体的合作以规避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成为各经济体的最优选择,有助于强化贸易区域化和治理区域化趋势。

而今,受益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等中国倡议,亚洲各国迈向共同发展的步伐愈加坚实。正在建设中的泛亚铁路网将让未来从云南乘高铁畅游东南亚的梦想成真;不断发展的跨境电商让马来西亚的椰子隔天出现在韩国居民餐桌上;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创新让跨境支付等金融服务惠及更广泛区域;人工智能、5G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创新风暴也将为亚洲经济注入新活力,带来更广泛的福祉。

围绕相关话题,白俄罗斯知名经济学家米哈伊尔·科瓦廖夫指出,中国成功找到了将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正义相结合的道路,今年论坛年会“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的主题,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之一福蒂斯丘金属集团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盖恩斯认为,博鳌论坛已经真正成为凝聚区域性共识、促进区域发展的最重要机遇之一。

在“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亚洲这艘巨轮正校准航向、把好舵盘,朝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航向破浪前行。(参与记者:魏忠杰、车宏亮、杨汀、岳东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