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美丽中国的守望者(绿色家园)
2019-02-06 10:20:22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周冬 周冬 |
编者按:无论天涯与海角,此刻,我们都在欢度佳节。早上拉开窗帘看到蓝天白云,夜晚抬头仰望繁星闪烁,旅游休闲享受山清水秀——如今,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富足,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清新空气、清澈水源、清洁环境日益成为生活必需品。千家万户笑逐颜开的新春佳节,离不开千千万万生态环境守望者的不懈努力。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监测员、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工作组、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春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近一线工作者,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倾听他们的新年心声。当您畅快呼吸新鲜空气、纵情畅游绿水青山的时候,请别忘记这些“美丽中国”的守望者。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守护东北虎豹和人类共同的家园 深山老林,天寒地冻。很多人在家“猫冬”,郭文亮却一头扎进大山深处。 郭文亮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绥阳局的监测员。这里位于长白山余脉老爷岭,森林密布,生态良好。为了时刻关注东北虎豹的动静,管理局在森林里架设了400多台远红外相机。郭文亮成为这些相机的“监护人”。 郭文亮和助手张泽君此行的任务是新架设几台远红外相机,还要检查沿途的监测设备是不是正常运转。 山路崎岖,积雪很厚,上山的路不好走。“你瞧,这一串小一点的脚印是傻狍子的,那一串大一点的是野猪的……”郭文亮指着雪地里一串串脚印告诉记者。 一路深入森林,我们在一个三岔路口停下了脚步,郭文亮从包里拿出一台经过迷彩涂装的相机。“你看,这个路口两侧的脚印数量多,而且清晰连贯,说明是一条动物的觅食通道。就在这儿架设一台!”郭文亮说,“这样一台台相机的数据汇聚在一起,为科研和保护工作提供了丰富资料。” 为了森林里的这些“千里眼”,郭文亮没少费心思。每年5月份和10月份,他要上山给相机换电池、取数据卡,7月份,要清理掉那些遮挡相机镜头的藤条灌木。“400多台相机全都维护好,就得1个多月时间。每天都要步行20多公里。”郭文亮笑着说,一年下来陪相机的时间不比陪家人少。 孤独寂寞自不必说,工作中还会遭遇一些危险。郭文亮曾经与东北豹“擦身而过”,现在想来还很后怕。 郭文亮已经在监测员岗位上工作了5年,他越来越觉得这是有价值的事业,“眼瞅着林子越来越密,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 近年来,天然林停伐后,林场的生态环境大为好转。“森林植被恢复,食物链不断完善,为东北虎豹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必要基础。”郭文亮说,目前绥阳局已经通过远红外相机,监测到不同个体野生东北虎10只、东北豹18只。 打赢蓝天保卫战,就这样一点一滴干出来 最近,记者跟随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工作组,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开展督查。为打好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重点区域强化监督。这个工作组有3个人,是从内蒙古、吉林、广东3个省份的环境监察队伍中抽调来的。 “事先不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打招呼,直接进入企业督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周全说。他是工作组的组长,前一晚,已经提前列好了包括7家企业的督查名单。 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塑胶公司,安装有在线监测设备,工作组格外警觉。“把设备前箱盖打开,后盖也打开。”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工作组成员张文军说。 张文军一边仔细检查内部线路及显示数据,一边详细询问环境监测第三方工作人员。突然,他眉头一锁:“备用电池在哪里?” “这个……没……没安备用电池。”工作人员支支吾吾。 “如果遇到停电,监测数据缺失的责任谁来承担?”面对张文军的质问,第三方工作人员及企业主连连表示会立行立改,尽快完善设备。 查出问题怎么办?周全说,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要求,执法既要严格,也要避免“一刀切”,他们会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提的建议会对症下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督查中,张文军全程戴着口罩,支气管炎引发了轻微肺炎,但他带病坚持工作。白天忙着督查,晚上还得输液。张文军说,这几年,基层环保工作任务繁重,执法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蓝天保卫战的进展,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每一轮次的督查持续15天,一轮轮无缝对接的督查,将重点区域的蓝天保卫战推向纵深。 以工匠精神做好气象预报和服务 早上6点半,天色未明,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就已经到达会商室,坐在电脑前开始一天的紧张工作。研究天气实况,研判未来趋势,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早上8点钟,他开始主持每天“雷打不动”的全国天气预报视频会商。直到8点半左右会商结束,何立富才有时间喘口气,吃个早饭,然后投入新一轮预报。 “这还是常规情况下,如果遇上重大灾害性天气,那早晨四五点就得到台里,6点半前就要把最新预警信息发布出去。如果遇上超强台风,一天之内会多次加密会商,在会商室待到晚上10点半并且连轴转三四天,都是常有的事。”何立富说。 作为首席预报员,身体需要承受高强度工作,心理上的抗压能力也要很强。例如,北京的初雪何时下,就是一个让预报员有些焦虑的难题。何立富表示,温度差0.5摄氏度,雪就会落地成雨;因为地形影响,可能北京周边一圈都下雪了,唯独北京没雪。“真的很难报。” 何立富已在中央气象台工作34年,虽然一直压力很大,他做出预报时的底气还是越来越足。他说:“受现有技术条件所限,我们对一些天气情况的预报还没办法做到特别精确,但这些年来,我真切地看到了中国气象事业的巨大进步。” 除夕夜,正赶上何立富值班。对此,他笑着说,习以为常了。“这不是我第一次在节假日值班,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早就习惯了。说心里话,除夕夜不能陪伴家人,我感觉挺愧疚的。”何立富表示,“但这就是气象人的职责所在,气象关乎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就应该站好这班岗。作为首席预报员,必须用工匠精神打磨自己的预报,帮助大家过一个安心年。” |
相关阅读:
- [02-06]致敬 美丽中国的守望者(绿色家园)
- [02-06]致敬 美丽中国的守望者(绿色家园)
- [02-06]致敬 美丽中国的守望者(绿色家园)
- [02-06]致敬 美丽中国的守望者(绿色家园)
- [02-06]致敬 美丽中国的守望者(绿色家园)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