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留守儿童”难题 共享“阳光家园”
www.fjnet.cn 2012-08-07 11:17 王蓓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妇女报讯 “安徽是农业大省和劳动力输出大省。”和刚刚走上省妇联主席岗位时不同,7月26日,面对记者,再次说出这两个“标签”式的省情概要时,安徽省妇联主席黄红饱含深情,语调中是满满的自信。 这份深情和自信,来源于对这一省情深刻内涵的深层次把握,源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十年里,安徽各级妇联组织,带领安徽数千万妇女儿童,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描绘出共享发展成果的秀美蓝图。 这一次,她要说的是安徽的两个“留守”群体,以及十年来,全省各级妇联为解决两个“留守”群体难题,而付出的智慧与汗水。“如今,全省350万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农村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360万留守儿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下,茁壮成长,自立自强。”黄红说。 “阳光家园”里的快乐留守 7月,地处皖北的阜阳市再次遭遇干旱,79岁的胡凤兰和村里的“抗旱绿色娘子军”的队员们,拉着水泵、扛着铁锨、挑着水桶,走进田间地头,抗旱保苗。 “别看她们是女同志,干起活可一点不比男同志差,有了这支队伍,村里在外打工的男人也不用担心家里的收成了。”临泉县杨桥镇刘大村支部书记刘子良,对村里这支全部由留守妇女组成的“互助”抗旱队伍赞不绝口。 而在劳务输出大市阜阳,全市64万名像胡凤兰一样的留守妇女,正在以留守妇女自主、专业合作社带动、优秀妇女扶助、妇联组织引导、兴趣爱好凝聚这五种模式,迅速组建起936个留守妇女互助组。她们在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心手相连,抱团致富。 事实上,留守妇女互助组并非阜阳首创。2002年,发端于安徽含山县清溪镇太平村的“留守妇女互助组”,给了安徽省妇联一个思考和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角度——“上世纪90年代涌动的外出务工潮,由此产生了庞大的留守妇女群体,她们在面临着沉重的劳动压力的同时,还承受着许多精神上的负担。如何破解?各级妇联组织一直探索解决之道。”黄红说,“‘互助组’的出现,犹如黑暗中的一丝微光,让妇联眼前一亮。” 留守妇女中自发产生的互助组,在诞生之初,就迅速蔓延。“镇、县两级妇联迅速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很快就覆盖了21个自然村,并在全县遍地开花。”10年后,说起“互助组”初生时的繁盛,创始人王自莲至今难忘。 2009年,在安徽遍地开花的“留守妇女互助组”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经典做法,并迅速影响着全国其他几个劳务输出大省。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7]三明宁化:农家书屋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
- [ 08-07]中国关爱留守儿童高峰论坛在广西百色举行
- [ 08-06]中国关爱留守儿童高峰论坛在广西百色举行
- [ 08-06]长桥镇计生办“庆六一,迎端午•送温暖”关爱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 [ 08-02]关注留守儿童:为"小候鸟"筑巢 避免"二次留守"